今天,收到了马俊江老师的新书《草木纪历》甚是喜欢,小小的一本小书,的确很像一块长了青苔的小砖,仿佛周围都有了清新的空气。因为小书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是马老师这几年来的微博和博客的文字积累,而作为马老师的迷妹,早在微博更新时就爱不释手,这些有关草木的点滴记录,常常读了又读,甚至爱到誊抄几遍才感觉过瘾,可以说,我是看着这本小书成长起来的。
马老师说,书不会完美,美的是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但愿还会有人因这块小砖头想起一句“苔痕上阶绿”,因为这些许的绿,想起清新的空气。我想,我会因为越来越了解草木而更爱草木吧。
曾经听师母孙竹老师的课时,有那么一段话印象很深,大意是说:“你的世界,原本是没有香樟、没有梧桐,没有银杏的,你只是知道那是树,你不会关注那棵树的名字,不会关注树与光、与影的姿态变化,你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其实没有树这个实物,这世上有的是不同种类不同姿态的生灵。当你匆匆走过,不去关注,你不会发现,这一棵这一刻的梧桐有多美,你会视而不见,见与不见,都只是脑海中模糊的概念,哦,这里种着一排的树。”当你的世界,只有叫花,叫草这样的泛称的时候,你的世界是荒芜的,呆板的,无趣的,生活中的美是需要留心去发现,去感受才能慢慢发现自然给予的馈赠。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草木,甚至此刻的草木和彼时的草木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样子。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镜头记录下草木的最美姿态,开始关注生活中那些常常容易错过却美好事物,这不可谓不是一种进步。毕竟,相较以前,喜爱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只能期籍拥有精湛的画艺才能将这样的美好保存分享,现在的即拍即留显得简洁方便的多。这样的便捷,让草木之美从小众欣赏品玩,逐渐走向大众,融入大流。
现在,渐渐惊喜的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见到美好的植物,会随时掏出手机,拍下,分享;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简单的说,看,好美的一朵花,这般平乏无味的感慨。更多的人会说,看,这夕颜很美;恩,今年的贴梗海棠长得的确不错。当你蹲下身来,贴近一朵花,了解一棵树,你会越来越爱,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新的美好世界。
佛说:“一花一世界”,这话禅意太深,我不能说完全懂了,但是,因为开始贴近草木,了解花草,我可以渐渐去揣摩了。
俊江吾师,喜欢植物,喜欢花草,他说:“人们都觉得《本草纲目》只是本治病救人的医药宝典,其实,你去细读《本草纲目》时会发现,它也是一个植物的美好世界。”
大学时代,最幸运的事情,便是遇到了三位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好老师,一位给了我努力的方向,一位给了我稳定的工作,而另一位送我了一个美好而充满诗意的世界。俊江吾师,便是在我的灵魂中种下诗意的种子的第三位重要的导师。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向往诗意、温暖、美好地栖居生活,而这样诗意的生活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需要在灵魂深处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让心走近田野,感受一株草的美好和莫名的鼓舞,然后有勇气继续面对生活的沉重和负累。
喜欢草木的人,也许内心都会宁静许多,能听见世间除了喧嚣忙碌之外其他的声音,既能听见自然发出的有声之声,也能体味自热没有发出的无声之声。就像俊江吾师,虽然老师和我在同一个学校,但他并非我的课程导师,还是机缘巧合听朋友说人文学院有个很棒的老师,结伴去蹭课,才有机会听到马老师的课程。
马老师的名著导读课,从来没有PPT,他只是从他的包里抽出一本好书,然后慢慢的朗诵,细细的带你进入作者的世界。马老师的课程是大学课堂中少见的安静,没有华丽的PPT,没有花样百出的视频、图片或者是游戏,但那么安静的课堂,只听从内心的声音,跟随老师的引导,听马老师说说周作人与他的《瓜豆集》,谈谈鲁迅与他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看看萧红与她的《呼兰河传》......
许多优秀的作品中不乏植物描绘,精彩的描绘配上老师督导的领悟,很是相得益彰。每每会有下课后我要去图书馆,去借来老师课上所介绍的那些作品,去品读一番的冲动。
蹭听马老师课程的人很多,多到有时候一个原本设定二三十个学生听课的小教室坐不下为止,走,今天阳光正好,去草坪上课,没有蹭课的课堂怎么叫大学课堂?于是,户外的文学课堂,多了草木的陪伴,有了文学的搭配,是那么的有滋有味。
《草木纪历》中的植物配图,大多都是老师自己拍摄的,多是师大随处可见的花草,多是老师悉心照顾的草木,这样的植物没有距离感,更并非高不可攀的名贵。原本,美好的事物,就不一定是形而上的,诗意的生活也不一定是独属于有钱人的小资。
翻翻青砖小书,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书中记载的那么美好,如此诗意的植物,自己的窗台可能就有生长,它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生机勃勃,但你此前只把它当做毫不起眼的杂草罢了。
翻翻青砖小书,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以为那么高雅名字的植物,并非要专程跑到植物园或者花卉展才能一赌芳容,其实很有可能就在小区楼下栽种着,因为你不关注它,所以并不知道原来同样的一种植物,古人总有办法给它多样的名字,名字多是诗意,现在想来,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的比我们现代人精致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