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年终评先评优之前
“好人”有哪些社会特质,有人做过一次测试。
研究者邀请一百个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的中年人填表,从五个方面描述“好人”。被测试人员可以在十几个选项里挑选自己认为合适的表述,也允许添加自己的个人观点,测试的结果与组织者的预期非常接近。选择频率排前四的分别是“厚道”“善良”“谦虚”“低调”,有些遗憾的是,很少有人选择“正直”“担当”这样带有个人鲜明特征的词。
由此可以引发一场讨论,好人除了“人好”,到底还应不应该有棱角和个性!
从中庸的处世法则来看,选择厚道、善良、谦虚和低调,甚至不选择正直和担当,似乎更加符合社会各阶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态度。人性向好社会才会美好,鄙视奸诈称颂厚道,憎恨邪恶崇敬善良,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谦虚低调甚至“不惹事”,并不是坏事。
社会环境需要人好,环境单元需要更多的好人,德行天下,众望所追。在树立道德模范的同时,社会进步和发展更需要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也有棱角和个性的正直人。我们在推崇榜样的时候,不能只顾及道德层面的“好”,应用层面的“能”要并肩而行,正所谓忠勇担当、至诚尽性。孟子在《尽心》中是这样解释至诚尽性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古人说得委婉一些,好人不能只是看上去人好,还应该有称得到的重量和少不得的分量。一个没有原则、不敢担当的人,即使和厚道善良谦虚低调捆绑在一起,即使有暂时的热度,也只像一杯温温的白开水,缺乏回味,更谈不上正清和雅。
其实,很多厚道善良谦虚低调的好人,在他们或她们身上不乏正直和担当,只是那些与之相行并肩的伙计们不愿承认罢了。今天追捧曾国藩“人好”的人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获得的巨大成功。后人手捧《曾国藩家书》体验温谦礼让的时候,忽略了他组建湘军、镇压叛匪、追剿捻军的生死担当,甚至不知道这位温顺的德尚达人,曾经还是一个敢于提着脑袋上书进谏的“不羁狂徒”!
现实中的曾国藩不会很多,毕竟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有棱有角的正直型担当能人不少,有人业绩赫赫,但也偶尔犯傻。遗憾的是,他们和她们还没有完全被好人圈接纳。要改变对好人标准的定式思维很难,不如闭上那只挑刺的眼睛,卸下一点戾气,另外一只眼睛就能看到你想要的美好。
其实人家人好,只是需要我们放弃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