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上次在《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里我们说了如何去读实用性的书籍和历史书籍,今天来讲讲怎样阅读想象文学。
对于想象文学,我们要暂时离开主动阅读状态,进入被动状态,因为我们需要深刻的思考,也需要适当的娱乐,想象文学能够带我们暂时逃离现实,进入到一个更广阔深远的世界中。我们要运用到两个不要:
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二、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去感受想象文学带给我们的感性经验,弱化理性分析,全身心的投入想象文学构造的世界中。
比如我们看到西游记中《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大圣闻言,即令土地回去,与八戒跳过溪来,寻那颗杨树。果然有九条叉枝,总在一颗根上。行者吩咐八戒:“你且远远的站定,待我叫开门,寻着那怪,赶将出来,你却接应。”八戒闻命,即离树有半里远近立下。这大圣依土地之言,绕树根,左转三转,右转三转,双手齐扑其树,叫:“开门,开门!”霎时间,一声响喨,唿喇喇的门开两扇,更不见树的踪迹。那里边光明霞采,亦无人烟。行者趁神威,撞将进去,但见那里好个去处……
在读这段文字时,我们或许在脑海里想到了这个画面:孙悟空搔首挠腮,绕着杨树转圈,八戒举着钉耙微弯着腰,离树远远站立。这一刻,运用的正是想象力,我们接受了文字创造的奇妙世界。
小说(名著)
小说可以说是大部分读者偏爱的读物,然而许多人还停留在阅读流行小说或者畅销书上,对于经典名著,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尽量远离,也有许多人尝试阅读之后抱怨根本读不懂。
的确,许多大部头的名著都是史诗级的巨作,大量关系复杂的人物,大段历史背景的讲述,整页的风景描写,看似平淡无趣的故事情节,导致许多人在读完前面几页后就主动缴械投降,敬而远之。
对于这些问题,有一个解决办法——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读。因为开头读不懂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读到后面的内容或许可以解决你面前的疑问。
以常年占据“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前三的作品《百年孤独》来分析故事书的阅读方法,下面是第一章开头部分的内容: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的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
看完这一小段,你可能会发现许多阅读障碍:马孔多在哪?笛鼓是什么?甚至很可能,你认真地看完一章的内容后,还是搞不清楚人物关系。此时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开头读不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后再心安理得地继续快速读下去。
试着分析一下就知道了,《百年孤独》描写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历史,跨越了布恩迪亚家族整整七代人,我们怎么能妄图通过一两个小时的阅读就完全读懂呢?即使并非史诗级的著作,而是一本看上去薄薄的册子,如果描写分析非常深刻,我们也不肯能一下子就读懂。就比如转学到新学校,也至少要花上一个星期才能把班上的同学认清。所以我们没理由因为开头读不懂就不读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在意暂时的障碍,放宽心继续读下去,自然会柳暗花明。
戏剧
对于戏剧的阅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戏剧文本其实是一个半成品,只有当它搬到舞台时,它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我们在读戏剧时,很难充分了解背景知识,戏剧的阅读与小说相比,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想象力,要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以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为例:
第一景:城墙上
【丹麦的艾辛诺尔堡. 在城墙的一平台上, 守卫柏纳多与佛郎西斯哥入】 (此时正是深夜, 一片漆黑中, 佛郎西斯哥在城墙上站岗, 而柏纳多来接他的班)
柏: 是谁在那儿? (接班人先问此话)
佛: 不, 你回答我! 站住, 请亮相! (站岗者警觉的反问)
柏: 吾王万岁! (这是口令)
佛: 柏纳多?
柏: 正是.
佛: 您很准时到.
柏: 此时已是午夜, 去睡吧, 佛兄.
佛: 谢谢您来接我的班.今夜酷寒, 我胸中不适.
柏: 一切都还安静吧?
佛: 连一支耗子都没闹.
柏: 那很好. 晚安.
阅读到上面这些台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尽力去想象舞台上的画面,背景布置,人物站位,表情、语言,甚至配乐,最大程度地在脑海中构建一台戏剧。同样重要的规则是,戏剧作品最好一口气读完,就像你在遇到好剧时熬通宵也要看完的执念。
注:因为剧本是用来演出的,所以值得阅读的剧本只有极少数,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莫里哀的戏剧和少数现代作品。
抒情诗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像听古典音乐似乎的,仿佛捉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这时候我们需要采用的规则是:像小说和戏剧一样,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要一口气读完,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并且大声读出来。
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为例,十四行诗就像中国古诗一样,是有严格的节奏和押韵规则的,当你大声读出来时,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眼睛忽略的地方,通过倾听诗的韵律之美,会增加你对诗的了解。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大声读出北岛的这首诗——《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我们选取了这首诗的开头部分,当你真正“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情绪、神态、动作都在发生变化,从开始的悲伤到最后的激愤,甚至想要拍案而起,如果这样,那说明你可能已经体会到诗歌的美。
还有,在阅读抒情诗的时候,我们不必过多去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了解一首诗的最好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地去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