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沤泥
图/云朵插画(侵删)
❤
前几天一段文字走红微博以及朋友圈“并不是坚强的人才会独立,是充分被爱的人才会独立。”
在此之前,我对“独立”这个词一直有误解,百度百科解释独立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现实意义当然倾向于后者,独立的意义,是教人如何单枪匹马面对疾风剑豪;教人如何恰当整理自己的情绪;教人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其实“真正的独立”并不是面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不是因为扛着一切对世界做出的反抗。而是因为人的心被接受被认可才会主动成熟。
那种爱与被爱的能力,是在深深浅浅的被爱中得以塑造和建立。那种柔软明媚的爱,悄悄唤醒着你内心的灵魂,让你的心变得充沛而丰盈。
人的基因里,潜藏着要独立的愿望,这是天性!当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他一定会更加用力爱这个世界。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 真真切切让你感觉到温暖和踏实。
这种感觉就像是咬了一口棉花糖在嘴里,却舍不得咀嚼,怕它融化了。就是轻轻地,慢慢地,等待它和味蕾充分融合。
从小活在家庭光环下的人总是幸福的,他们身上的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笼罩在爱与被爱里。这种人比那种因为没有得到爱而拼命为了从原生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的人安分明朗的多。
从小被爱包围的人,他所拥有和传递的感情同样是细腻的。
用最表面的方式去剖析,一个拥有爱的人,不会自卑敏感,他愿意把他所拥有的东西,落落大方的分享。
这便是一种被人珍视的独立,不掺杂过多的保护色。是能看得清,摸得着的。
从小缺乏爱的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多半会丧失爱人的能力。
2013年南京饿死女童案件,讲的是一个母亲乐燕把两个女儿(一个2岁,一个四岁)锁在家里,连续两个月不回家看她们,导致最终两个女儿被活活饿死,饿成了两具硬邦邦的干尸。场面十分血腥,甚至让人晕厥。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残酷的令人发指,太多太多初为人母的人在网络上指责她,称她不配为母,也不配为人。
但是在真正了解到她的经历之后,我开始打心底心疼她。
她的出生或许就是一个错误,一出生便被抛弃,从小到大,处处碰壁。因为父母没有结婚证,办不了身份证,几十年来,她的存在在法律上讲就是一个无效的存在。上学没有学籍号,办不了升学手续,她的父母也从来没有给她一点爱。她就一直被嫌弃着长大。
这些残酷的童年阴影,让她自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她吸毒;私生活不检点;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在别人的评价里,她就是一个奇葩一样的存在。
行为举止令人费解,其实,她自己也不懂自己在做什么。
幼年时因为自我本来的样子没有被接受,心理年龄就会停止长大。年纪再大都停留在幼年的伤痛里,醒不过来,被各种心理问题围绕,脆弱不堪。
在法庭最后的陈述词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怎么去爱别人。”
爱与爱是相互的,人的心,只有被接受才会成熟,被爱才会独立。
很多父母没有教过孩子怎么去爱,却在孩子长大后苛责:你为什么不能跟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只有一直深深浅浅地被爱着,才会愿意去主动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标题,“爱从来不是一场隔岸观火的博弈”,爱与被爱永远是主动相互的。
有了爱才能独立,才会真正的成熟理智。
安妮宝贝在《且以永日》里说: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以及要什么的人,可以简洁而坦白地应对外界。
这句话的前提便是被爱着的人。
是这些爱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愿:
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按时长大,万物明朗,来日可期。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