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套路不是骗你一次,而是骗你一次又一次。“套路”是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使用该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经对该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形成条件反射,逻辑上倾向于惯性使用这种应对方法应对复杂的情况,心理上往往已经产生对此方法的依赖性、对人有较深影响,使用某种特定不变的处理事件的方式,对一些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形成“路数”,是名为套路。2016年互联网使得“套路”一词重新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简单来说,“套路”一词偏中性在具体语境下略含有贬义,一般多指某人做事有所欺瞒或有极具实际经验的处事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类行为模式,即所谓的“套路”。
一入套路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带着还在换牙期的儿子去看牙医。做了简单的检查后,医生建议直接把两颗松动的牙齿拔掉。一来减轻即将脱落的痛苦,二来活动期间进店开以享受免费拔牙。为了防止蛀牙,右侧牙槽的窝沟封闭需要做一下。避免咀嚼食物的残渣残留。
一颗牙需要80元整。为了防止蛀牙的假设性理论,80元妥妥的远离了我的余额。准备工作由两位助理小姐姐和一位帅哥牙医共同进行。边准备边跟儿子开起玩笑。灌输护牙常识。3分钟后开始窝沟封闭,又过了3分钟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颗乳牙“吧嗒”一声掉进了工作盘里。堪称秒拔。前后不到10分钟,我们走出了诊所。出门前,助理小姐姐不忘关切的提醒,牙齿一定要正确洗漱,一次至少3分钟。这话倒是提醒了我,于是仪式感十足的我们,打算重新采购一波洗漱用品。让儿子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选了几款就在我犹豫不定时,儿子说:“妈妈,你看,这个货柜满满的套路。”
儿子:
妈妈你看(图2)是两个人用的,只能放下两支牙刷。那对于我们来说不合适了。因为我们一家三口人。那么他们推出了(图4)。单独一支的牙刷底座。那么问题来了。你看,这个牙刷底座(如图1),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买一个不一定能配套的了我们的牙刷,如果买底座,那就要买很多种底座,或者买很多种牙刷。你就要花很多不一样的钱(意料之外的钱)。那我们买(图3)的杯子,又不好了,卫生间地方太小,一对一的话要买3套才行,但是他这又是2个10元,一次就要一对。那么你要买至少买4个。又买多了。所以说,这就是商家的“套路”。
听到孩子的话,我有些惊喜,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说明他真的用心观察过;也有些无奈,套路一环接一环,防不胜防。
商家如此,妈妈对孩子貌似也是套路用的得心应手。功课及时完成这是无条件执行的。到了周末则有点犯懒。只能三令五申。偶尔严肃认真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个小惊喜,效果则大反转。
某天,孩子看中了一款拼搭玩具。爱不释手。于是拿着在我眼前晃悠并说出了自己的心意。常规了问儿子这么多玩具里面选它的理由是什么?...儿子拉着我去看货架上的玩具。原来,这款玩具有6个系列,集结6款独立拼搭小成品后,可以组装成最终的动态机器人。孩子担心我不同意买,就选了其中一款他最喜欢的来征求我的意见。于是,我大方的告诉他。别买这款了,妈妈给你买齐这6款怎么样?!你买一款只能拼其中一部分(成品)。集结完毕6款,你可以组装机器人。然后儿子兴奋的要飞起来了,开始反思今天他做了什么。表情从低落-惊喜-若狂-默默的思考(妈妈居然同意,并且超乎他的想象)买单后,作为家长的我开始“套路”了。
妈妈:作业、钢琴、素描等作业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是不是很明智?
儿子:是的。
妈妈:那么以后知道怎么办了?
儿子:恍然大悟(如果和往常一样拖拉,那么今天不可能有时间逛玩具。更不可能有机会得到一整套玩具。所以,有效率的做事很重要)
套路无处不在,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