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重建》的作者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在序言中说过:“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压力也许会给你指明一条道路,让你变得更好,就像我所经历的一样。”
实际上,我们面对压力时,第一反应都是紧张、焦虑。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想逃避,不愿意面对当前困境。但有些事并不是我们当看不到,它就不存在。拖延的时间越久,反而问题会愈发严重。
想要把压力都转变成我们成长的契机,那么我们首先要来看,压力是怎样影响我们,过度的压力会给我们人生哪些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01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压力?
我们感到压力,是从老祖先身上传下来的本能,我们称之为应激反应。
当一个猿人外出打猎时遇到黑熊,他知道自己打不过,感到害怕,于是便撒腿就跑。黑熊在身后紧追不舍,最终把这个猿人逼进了一个树洞里。随着时间流逝,猿人意识到,如果不跟黑熊决一死战,那么他迟早饿死在树洞中。他感觉到一股热血冲上脑门,于是拿起手边的石子不断扔向黑熊,最终把黑熊打跑了。
猿人从遇险到脱困的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激阶段。应激反应中最常见的有两种情绪:害怕和愤怒。这两种情绪,让我们感到危险时,就会做出逃或战的反应。
但现在毕竟是文明社会,我们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遇到生命威胁,因此这种应激反应有时候反而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老板把我们叫进办公室,开口就是一顿骂。这时候,我们既跑不了,更不可能把老板骂回去。这种下意识的反应,明显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符合理性的行动。
从我们的想法到实际行动,作者告诉我们,在大脑当中需要经过感受、情绪和想法这三个环节。无论从哪一个环节开始,其他两个都会随着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在沟通、定目标以及行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02 应激反应让沟通变得困难
在应激反应产生的两种情绪下,会带来三种困难的沟通:被动式沟通、侵略式沟通和被动-侵略式沟通。
恐惧会激活我们逃跑机制,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只想避免发生冲突,因此对于对方说的话,我们都会说“好”。实际上,我们可能连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想着:天呐,怎么还没结束?对方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迁就而高兴,有可能认为我们并没有尊重自己。而作为当事人,自己的意愿没有表达出来,有种被利用的憋屈感。
如果沟通激起我们的不是恐惧,而是愤怒的情绪,那我们有可能把对方当对手,时刻找准机会打击,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若对方被自己所震慑,这种表面的胜利只能让我们被记恨;若对方也被激怒了,那就是一场冲突。很明显,这不是让人愉悦的沟通过程。
还有一种是结合了上面两种的沟通方式,我们表面上对对方顺从,实际上事后我们总想着找机会破坏或者说对方坏话。正所谓冷箭难防,这种沟通冲突带来的伤害更大。
无论上面哪一种沟通,都无法让双方目标达成一致。相反的,最好的沟通便是主动式沟通,它要求我们既保持自信,也能敞开心扉聆听对方的需求,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03 应激反应让我们失去对人生的控制
作者提出:性格中能够抵抗应激的一个要素,便是控制。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把时间放在对自己更为重要的事情上,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书中提出了人生三角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生重点,可以基本分为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和职业发展三大类。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是恒定的,就像一个人拥有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其中一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必然会忽略其他两个部分。
有些人想着把人生重点全都放在工作上,这当然可以让人觉得满足,但前提是经过你的思考,明白为什么要用工作占满你的生活。工作虽然是成功的根本,但人总会有退休的时候。平衡人生重点,就像是投资一样,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然,就像2020年疫情来临时,假如失去工作,那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像乔布斯一样去思考:假如我明天就会死,有什么是我现在就会做的?让心去引领自己。
04 内心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体验
像祥林嫂一样总是抱怨的人,一定是活在更多的痛苦中,因为他们总是倾向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
传说在封建时期,有个军阀路过一个寺庙。他听说当地的主持很有智慧,于是想要进庙拜见。
随从军队把寺庙团团围住,军阀高傲地走进大殿中,自我介绍后便问主持:“天堂和地狱有什么不同?”
主持目光平静悠远,继续保持禅定,并没有理会这个不速之客。
军阀很生气,拔出宝剑架在主持脖子上,威胁道:“你这个臭和尚,如此傲慢无礼,如果你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我砍断你的脖子!”
这是主持镇静地对军阀说:“您现在的感受就是地狱。”
军阀看到主持回答问题,瞬间感到尊重,于是收回剑,心满意足地坐下。
这时主持补充道:“您现在的感受就是天堂。”
为了让我们更多的时间留在天堂中,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影响到行为的。
如果我们想要做某件事,那就去做,当我们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中,生活会给我们实现它的力量。
05 正念让我们活出本来的样子
既然我们人生中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感受、情绪和想法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当中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也就是感受,暂停一下,用正念察觉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想法。
所谓正念,就是不带任何评判和看法,只是去观察此刻的自己。观察过后,再根据自己的目标去行动。
作者利用正念这个工具,让学员的焦虑情绪普遍得到缓解,经过8周的正念训练,学员普遍能够摆脱40%的焦虑。如果此时的你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不妨尝试自我练习8周,看身体是否有所改善。
第一周是进行正念活动。尝试带着正念去做日常当中的一件小事,可以是吃饭、打扫和走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事情,不带任何评判,只是专注做每一个动作。
第二周是回忆自己生活中愉快的事情。每天睡前回顾一下当天,有什么事情让自己感到高兴,自己当下的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经过一周的记录,你能发现什么东西能够触发开心的情绪。
第三周则是回忆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明白自己为什么高兴,更要懂得自己什么时候产生负面情绪。经过两周的记录,你大概能了解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下次在做同样的事情前,能有更好的预判。
第四周是练习正念饮食。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注意力放在如何咀嚼食物、品尝食物的味道、口感上。尽量避免因为情绪的进食,只保持正常的一日三餐。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每天正常的饮食已经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情绪反而是我们过度摄食的诱因。
第五周是正念沟通。每次与别人沟通时,时刻提醒自己的沟通目标,同时保持对别人的尊重和聆听。一周下来,你会发现,原来改变沟通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第六周是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明白自己的人生重点,就要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部分的事情上。也许你会留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也许你会更努力工作,记录这些行动带给你的感受。
第七周是找出想要改变的地方,并制定行动。正所谓,没有行动的想法,只是幻想。经过6周的训练,你会察觉到自己哪些地方迫切需要改变,那就做好计划,并行动。
第八周是自由组合练习。哪一周的内容你想加强练习,那就重复加强。最后记得回顾8周的记录,看自己是否发生变化。
相信经过8周练习,你会更清楚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子,找回丢失已久的自己。
我们也许会在人生的道路中陷入黑暗,会有彷徨的时刻。
但正念练习就像一盏明灯,把它融入到生命当中,它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照亮我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