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话题淡出视线,紧随其后的报考志愿,又掀起一波对高考的吐槽和抱怨。抱怨无非两个话题:教育制度的不公平;高考的不公平。
引申而来的话题,不只是高考的公平性,经过媒体对个别极端的教育资源进行披露,大众舆论再无限放大,无形中放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公平性问题。
教育制度公平吗?
想到高中历史老师说的一段话:
多年前有个乡下的小姑娘给报社写信说,我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我要走好远的路来学校里上学,我的同桌是县长的儿子,他就可以坐他爸爸的车上学;我每顿饭只能填饱肚子,他吃的都是大鱼大肉……
报社的回信是:小姑娘,你能和他坐在一个教室里读书,就是公平的体现,如果是在旧社会,你只能在家里做女红,可能都没有上学的机会。当时十四五岁的样子,听到历史老师的这段话,简直是一股清流。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来,依然热泪盈眶,简直是真理。
教育制度的公平就体现在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不满呢?因为大家追求的不是公平的教育制度,而是公平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公平吗?
自古以来,优质稀缺的资源都不是等着分配的。近日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里,列举了北京某小学的师资和课程,以此说明北京的孩子比外地孩子优越的不只是户口。被一众家长拿来控诉如今的教育。暂且不说教育资源是否公平,我们需思考之后再做定论。
首先,那只是北京某重点小学的信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那样的师资。北京普遍的中小学师资甚至比不上某些省重点的师资。就我所就读的北京某所985学校的附小来说,只是很普通的小学,孩子家长也都是工薪阶层,当然,师资也是一般。全国范围内,北京教育的普遍水平和其他地区并没有天壤之别的差距。
其次,北京户口400分就能读清北。难道我见到的读二本三本的以及其他非清北学校的北京人都是假的?如此躺枪,北京人也会觉得被黑的百口莫辩吧?
再次,怎样的教育资源分配才能达到家长的满意呢?全国所有中小学都配套如此的师资?如此的话,有多少缺口,只怕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去支教也不够吧,如果都去支教能满足广大家长的要求,那你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考高校吗,就算会,那等孩子毕业了之后,你还愿意让他去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为了缩小教育资源差距而奋斗吗?
当然不会,因为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当自己的孩子拿到最好的资源,都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没有,就会认为是别人的错误,社会的不公,独独撇清了自己的原因。
人们追求那些优质的稀缺资源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得不到便一阵唏嘘,似乎是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一样,于是乎,不分青红皂白,控诉他人,控诉制度,控诉社会。
对于那些批判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家长,只想问一句:你们愿意把自己孩子现有的教育资源分给那些条件落后资源匮乏的孩子吗?如果愿意,请你这么做,去为改善教育资源公平性作出贡献;如果不愿意,又为何对别人手里的资源耿耿于怀呢?
许多时候,我们抱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那是因为我们想无条件的占有别人努力得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