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书中列举了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我直接把定义为常见的坑,大体数了数我掉进过大半的坑,看着作者的描述,立马想到自己的经历的也不少,真是苦了自己,这么多坑得多疼啊。
不一一列举书中的52种思维逻辑,只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点写出来,作为提醒也好,标记好自己容易犯错误的,目前还是经常犯的,以示提醒。
一.过渡自信效应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
2、过渡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渡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做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以上,首先关于第二点我觉得就我本人来讲,作为女性我也是经常高估计自己的
就公司的工作安排来说,每个月或者每年单位里的计划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统计公司各个部门需要调整的事项,重中之重就是事项的完成时间。总是在没有详细方案或者即使有详细方案也是过渡自信的方案,计划事项的进度和完成时间。
就自己而言,进入2017年1月,各位同学今年的计划大概已经都制定了,那么请查看下你的计划有多少是2016年没有完成的在2015年已经列了计划的实际是2014年没完成的计划?我们在列计划时往往跃跃欲试,好像计划列了,这件事就已经快完成了,所以各种计划列的越多越好,自信心满满,结果当真是高估了自己的热血,计划没执行几天就宣告game over。然后到年末时又开始新一轮的列计划,我们陷入了死循环。所以还是先列个小计划吧,一步步来。
二、纠缠于沉默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过去,而纠缠于已经的付出呢?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的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这个坑真的是时刻存在,叫人遂不及防。经常因为几十元的电影票和已经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而不能中断的糟糕电影,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分观看差评电影的人都犯过的思维错误,当然写出影评的那部分人应该还算有些额外的“补偿”;
糟糕透顶,天天吵架的两人,因为已经结婚了好几年且有了孩子,因为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年的感情和青春,说什么也不能分手;
就现在我的衣柜里还有那么几件不知啥时候买的,只穿过几次的衣服,占据着我本就拥挤的衣柜空间,写完这篇文字,我就去给他们找个好归宿,送人或者放到衣物回收箱;
这样的事情太多,比如化妆台上不喜欢用的护肤品,面膜,比如读了一半实在糟糕确不愿意放弃的书,对我来说影响我人生让我比较感叹的事情是我最近几年的考试。
有多少正在考证路上的人会对自己人生有明晰的规划,且这个考证一定是必须的?
2014年当我最终通过了注册造价师的考试,对于我来说没有预期的兴奋,反而心中有一些些苦涩。回想了一路走来,考试几乎占据了我生活这几年的主场,刚刚高中毕业,因为一些原因直接就业,花了6年的时间参加自考,考了一个一个刚开考的工科专业的专科文凭,话说这个专业在我考完以后就直接取消了,因为工科类,参加考试的人太少。只有一本教材做为复习资料,涉及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力学等等,基本每门课程都不是一次考过,考试过程中有很多次都想放弃,可每次想到已经考过的课程和付出的时间就完全不能放弃;结果这一次的教训还没够,因为想在单位里转岗,又开始考会计本科,一样的情境再次出现;可是依然不能阻止我网造价师的大坑里跳,我的岗位真的不需要考这么一个证,可是像是为了证明什么?又一头载进去,这几年考试的过程中,放弃读喜欢的书,放弃陪孩子的时间,放弃陪父母的时间,放弃各种喜欢的事情……,总是等考了这个以后吧,考了那个以后吧,可是当我得知造价师通过的时候,心里一丝怅然,一转眼已经奔四的人,考这些是为了什么?最后反而不知了。所以当同事拉着说继续考招标的时候,毅然不参加,我一定不能再继续跳这个坑了。
这个经历写出来,一是记录梳理,二是希望给正在考证这条路上走着的有缘人(忽略文笔)提供一个案例。
以上是《清醒的思考艺术里》提到过的两个思维逻辑,这本书推荐大家看,可以看看我们是否掉过坑,总结经验,避免以后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