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朋友圈被杨绛先生刷屏了。确实杨绛先生的去世引发了诸多复制转发潮,人们用一种新型的方式表达着对自己喜欢的人的哀悼与惋惜。但好像总有一批人喜欢与众不同唱反调,看到大家一股脑儿的悼念,非要整出文章骂哀悼者全是装逼狗。作为一个同样第一时间知道杨绛先生去世并转发文章的矫情假文艺狗,我还是很脆弱的内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并对这些人愤愤不平,矫情一下怎么了?
首先,即使杨绛先生的假语录或者介绍她的文章能够对某些浮躁的人生有那么一丝启发和思考,不也是很好吗?抨击文章里信誓旦旦地说杨绛的语录手写稿经某某大报证实是假的,似乎想通过一种打脸的方式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但我想说,这个浮躁的社会真正能读完杨绛先生每本书并记得每条经典语录的人并不多,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能够通过别人的解读或分享对杨绛有新的认知,促使他对杨绛的书有新的兴趣,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想应该有不少部分的人在这两天重新购买杨绛的书。这便是传播转发的意义。
其次,作为一名偶尔有些文艺的女青年,我并不觉得矫情和装逼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能有些人天生情感就比较丰富,面对生老病死、世间万物总会不自觉地陷入思考,想表达一些自己即时的也许并不太成熟的想法。每个人的朋友圈功能不同,有些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记录心情和感悟的日记本,你不欣赏可以选择屏蔽,或者选择性忽略。矫情说的好听点叫多愁善感,说的难听点就变成了装逼。实际上,它只是像言论自由一样是每个人情感上的一个权利,任何人都无权抨击。
再次,我真的觉得朋友圈大范围转发纪念杨先生的文章是一种小小的进步。曾几何时,国人的年平均阅读书籍量不足国外的十分之一,阅读的匮乏深深地阻碍了我们思想上的进步。但是杨绛先生的去世能引发这么多的关注,说明整个社会对于大家、文学还有一定的热爱。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进步,也千万不要给刚想找本杨绛先生的书读一读的人泼冷水,这个社会浮躁不安,能够有一个人因为杨绛的文章而安静的思考就值得鼓励。
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杨先生的经典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而对于同伴的讽刺与抨击也违背和扰乱了一生追求淡泊的杨绛先生的清净。
请还文学一片净土,请还矫情者一点矫情的权利。这是一个没事爱无病呻吟矫情装逼的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呐喊和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