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这个语文能力点在七年级上册三、四、五三个单元都出现了,但仔细观察,三个单元的默读也是有不同要求的。
第三单元侧重默读感知的完整性,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把握基本内容。这由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就能体现出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再塑生命的人》中: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这里的意思就是可在默读习惯养成的同时,明确提出一分钟的阅读量。
再来看看第四单元的默读的重点在于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比如《植树的牧羊人》要求: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以及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评价的语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勾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要求在默读中勾画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字句,标出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基本的故事情节。
第五单元的默读则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和段落,并且在把握段落大意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猫》中要求:继续训练默读能力,结合课后习题,学习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并且学习做摘录的方法。《动物笑谈》中要求:本文写的几个场景都十分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风趣的笔墨下包含着的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作者豁达洒脱的个性。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默读能力的训练是循序渐进,有章可循的,决不能任由自己想怎么讲就怎么讲。颜富锦在《默读教学的对策》指出:1.教案有席位,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都应该设计默读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有指向性、可操作性,包括默读的方法、习惯等都要说明,不能含糊其辞。如默读资料,了解人物:;默读“导读语”,明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品读词句,感知特点;默读词句,发现写法。
默读要贯穿课的始终,不能蜻蜓点水。要让默读一以贯之,成为课堂的一根柱子、一条红线,给默读在阅读教学中“一席之地”,让它与朗读享受“同等待遇”。
2. 默读有指导,默读既然是一种阅读技能,教师就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如小学段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合汉字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揣摩汉字的形、音、义。中学段在段落阅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发展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高中学段进行默读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在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在进行综合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活动契机,留足默读时间。这样才能保证默读教学训练的落实。
3. 评价有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评价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小学要做到“三不”, 即要求不发声、不唇读、不指读;初中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高中学段的默读则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亲爱的同行们,仔细读过,再回头审视我们自己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不是少了这些个环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