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多重要?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随之时间的推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信息技术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曾说过:“老师想要掌握信息时代的科学技能,一是要有足够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环境中需要用到的装备能熟练操作,用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准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用好这种技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要能够用信息化装备教好学生,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会用这些装备去沟通。”对应王博士提出的课堂教学效果B、A、T三个等级,这段话表示教师至少要达到B级和A极,一是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装备,能够为教学服务;二是老师能在日常教学中用好这些设备,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如数据的快速收集,学生的课堂响应等,能够有效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真实学情,从而作出合宜的教学决策。
而想要能达到T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融合课中,应该看重的是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探索问题、协作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明确在何时添加?在哪里添加?怎么添加?当每个技术的应用都是有必要的且服务于教学的,这样的课才是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融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