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但很多人却不清楚知识框架是什么,于是我今天便想来浅聊一番我所理解的知识框架究竟为何物,以供大家参考。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知识框架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知识的核心体系,然后由核心向外发散,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框架。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可以让你加快对这一个领域的知识加强运用。
举个栗子,假如你最近正在学习如何去理解分析k线图,你学习了光头光脚阳线线指的是当下时间点多头占上风,和十字星k线指得是当下时间点多头和空头势均力敌,那么我们假设这个就是你的知识体系的核心,于是当你恰巧看见以太坊的某两个时间点的k线正好是光头光脚阳线在前,而后紧跟了一个十字星k线,于是你便能够通过此现象判断出,此时空头可能加强了力度,若多头不发力,恐怕会丢失阵地,这一个结论。这是运用。
其实形成知识框架,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阅读。
在阅读一系列图书的时候,当你在阅读一个陌生领域的第一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但当你读完了这本书,再去阅读同领域的其他书籍的时候,你会忽然感觉轻松许多,因为你已经形成了初级的知识框架,并运用这个框架去理解消化其他的相关性知识,此时,你就能够大大节约时间,并获得快速提升。
嗯,我觉得有必要来解释一下阅读一个陌生的领域的第一本书需要研究大量的基础知识,这个点:如果你需要快速定向学习(例如,你所在的单位让你根据一篇专业性的文章或者书籍去写一篇解释文或者通过它去拓展新业务诸如此类),那么学习大量的关于这本书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当然如果你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可以用它;但是我认为当你想以形成大量知识框架的形式来提升自己,那么去“钻研”基础知识的话,效率则太低了。
那么要如何快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咱们回到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上来,既然要“快速”形成,那么就势必要提高效率,若咱们在阅读的时候每一个不甚明确的知识点都要研究一番,那么就不是阅读,而是研读了,那么效率便永远无法提升了。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提升效率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只浏览不懂的片段,而不用去深究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可。然后再继续向后阅读,直到阅读完全本之后,再去寻找该书提供的文献资料,并挑选出几本来,用相同的方式来阅读,这样一来,每一本书都会有参考文献,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阅读一本书,将这一个知识体系发散开来,并从不同的书籍当中去获得其他书籍中自己所缺失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快速的形成自己在这一领域中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快速度,在读完一整套书籍之后,再回过头来挑选几本有必要重读的书籍精读一番,以加深理解。这整个过程或许需要阅读8-10本书,耗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却比你没有目的的去查找一些你可能之前从未听过的概念要来的快了许多,并且成就感十足。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咱们不能过分的依赖互联网,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依旧是非常有必要的,查理芒格那样的T型人才,才更有可能成就未来的财富自由,不是吗?
读完这篇文章,想学习的你get到了关键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