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28日表示取消春节“摇一摇”红包,并表示希望微信使用者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摇一摇红包的诞生,着实让很多人在同家人团聚时神经质地做着腕部运动。即使每次点开红包前,都知道数量少的可怜,甚至自嘲到“路上几毛钱都不愿意拣,抢到了几分钱却开心的不行”。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抢,人就是这么犯贱~可是在红包出现之前,人们就能认真享受团圆了么?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了么?
记得初中的时候,电视上就经常播放公益广告,呼吁大家过年多回家陪陪父母,还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歌曲,叫《常回家看看》。那么很明显,团圆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最近几年,各大商家为了争抢用户,充分利用了引起这个问题的背后机制。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采取集中攻势,直接令我等集中沦陷。等年过完了,大家才反过劲儿来,发现自己被耍了,开始发声讨伐,但是我们已经被绑在了各种功能上,想退已经退不出来了,那一声声无病呻吟还有什么用呢?一个敬业福,让大家累觉不爱,可是很多人都知道了“咻一咻”;手腕摇得快断了,但是微信成了必备软件,发红包成了常态。现在,用户已经稳定,微信宣称取消摇一摇红包,这是把自己排除在了舆论讨伐声外,再也没有人能以微信红包为借口,说自己无法专心和家里人交流感情了吧。可事实是,还会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在上面发抢红包,而且即使没了红包,人们也会奔赴麻将场、纸牌场。。。
抢红包等活动为什么如此有诱惑力,而和家人团圆就被轻易秒杀了呢?其实,当年有压岁钱的时候,那磕头拜年的积极性可一点也不差啊。问题就出在即时奖励上。红包也好,游戏也罢,它们能不断地刺激大脑的奖励系统,让人们不断的重复相应的活动。它们还和彩票一样,让人对即将获得的奖励充满期待,那种不确定性会更加让人痴迷其中。谁也无法预料到下一个红包是不是就是个大红包,万一是个大红包,被自己错过了岂不可惜。
人类进化了这么长时间,好像也没有进化出和家人保持亲密联系的本能。只要和亲人在一起久了,就会产生反感,对大多数人来说,那种亲切感觉无法维持三天以上。事实上,如果形成了本能的话,也就不必在电视里大范围宣传了,美国那些影视作品也就不用总是强调family了。所以,亲情其实是一种文化产物,而对外在物质奖励的热衷却源于本能,所以两相PK之下,胜负已定。
面对如此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该怎么办呢?有这种想法而自己没有做好的人,还是反思自己吧,怎么可能靠外力约束自己呢。如果是想改变他人的人,如果想改变的是亲人,那就给他钱么,自己家里建个群,发着玩呗,不会的就教会,边玩边沟通不更好么。如果想改变的是别人的家人,那还是算了吧,用统一的规则衡量每个家庭不一定正确,没准他们家本来就是喜欢各忙各的。另外,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然那么多和尚成天坐着念佛,怎么真正顿悟的就那么几个。
人总是能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找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