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在《得到APP》了解了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一直没有时间看,正好这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而呆在家里,没有外出,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是一本积极心理学著作,信息量很大,主要谈到了要成为了不起的我,所要做出的改变,主要从行为改变,思维改变,关系改变,逆境改变及人生改变五个方面,分析了阻碍人们改变的底层原因,同时也结合作者心理咨询案例,给出了适合大多数人的一些改变方法,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和实践。
全书概念及案例很多,也不乏一些知名心理学家给出的实验室案例,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实践,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几点分享如下:
第一,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改变的起点是拿回“选择的控制权”。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一直呆在一家没有前途的公司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如果你不选择,那也是一种选择;有时我们被卡住时,似乎找不到更好的人生 选项,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承担选择的责任。其实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责任已经是你的了,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做出选择。
行为改变有一个《小步子原理》 。
它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成功的最终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它的核心原理是让你专注于当下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这件事能否带来你想要的的结果,这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你去关注。我是这个原理的践行者,我的跑步是从边跑边走开始的,我给自己设置每周三次,每次2公里,并且不计时间开始的,坚持了几个月,现在能够很轻松地跑到10公里。
行为改变还有一个方法是培养“环境场”。
“场”到底是什么呢? 它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能激发特定的行为,就像到了卧室想睡觉,到了办公室想工作,到了餐厅想吃饭一样。在家里专门设置阅读区,如果看手机或使用电脑浏览网页就到另外一个区域,上床就立即睡觉等。
第二,思维的改变。
“防御型”和“成长型”思维
防御型思维包括僵固型思维、应该性思维以及绝对化思维。成长型思维包括目标导向的创造型思维、思考行动的控制的两分法及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防御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重要区别是“就此停止”还是“更进一步”?
“创造型思维”
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的鸿沟。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为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控制的两分法”思维
就是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前半句的意思是专注精进,后半句的意思是顺其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地方。
“近的思维”
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进的事情。与它对应的就是“远的思维”,是指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禁止的、僵固的、使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与现实无关。远的思维像是在看电视,近的思维像是在拍摄现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