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公田文,又称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他因接纳几千门客而闻名诸侯,但真正的薛公是否如此光彩呢?剧情是这样的:
薛公田文西向入秦欲继承相位。秦王满心欢喜,自以为得到了贤臣,能培植自己的势力来对抗太后和穰候魏冉。不过秦王对田文的了解也只是世人所了解的程度:慷慨好施,重情重义,门客众多。
而太后(芈氏)认为田文不值得重用,一为他是外臣,心不在秦国(有故意贬低田文的怀疑,不过可以理解),二为田文虽然能养客,但其行为如:带鸡鸣狗盗之徒入宫,关心太后的小道传闻,气度和胸怀值得怀疑;此外,太后有独立的判断:联想高官的巨贪,田文也可能是名声的大盗,手段更高而已。于是设计考察田文,结果让秦王很失望,秦王逐渐冷落田文甚至还动了疑心。在太后等人的威胁下,田文在夜里逃出西秦。
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识人的问题。秦王偏信多数人的评价,却没有自己的考虑――没有从国别和实际的理政能力等方面考虑。世人对田文评价是片面的,因为世人只听说他是如何如何好,很少有人亲眼目睹过田文的生活。加上信息传递得慢(受限于交通和关卡),秦王与探子也没有足够的信息。片面的认知与真相是偏离的,而信服片面的言语所带来的误导,会有错误。
识人的困难,其实是人的变化与复杂性所导致的。但也有方法,如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了解这个人,就观察他结交的朋友;还有,不要被公众的看法所迷惑,大家皆说这人好,未必真好,如果亲自探查后觉得他好,那他确实是好;大家皆说这人恶,未必真恶,亲身考察后认为他恶,那他真恶。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情报,就无法熟知他人,也不会有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