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节课内容
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侍坐 ,陪着孔子闲坐。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古人的名和字。古人有姓有名有字。 像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关羽字云长 ,杜甫字子美……那么名和字有什么区别了?(幼名冠字)
首先我们来听读这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今天王老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山东曲阜。参观一下全国模范班主任孔老师召开的有关《人生理想》的主题班会。班会分为三部分,老师问志,学生言志,老师评志。
自然即课堂。这次班会孔老师和四个学生在孔府参差的杏树下席地而坐。有孔老师在场还有全国各地来赶来听课的老师。弟子们不便随便说笑,空气显得严肃沉闷。
这时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而,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一两天,你们就拘束的不讲话啦。孔子只说一日长乎而,是自谦的说法,咱们都是自己人,不必拘谨。目的是打消大家的顾虑,活跃气氛,让大家随便谈谈。人家越是让你随便说点儿什么,你越是觉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所以孔子紧接着就出了个话题。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你们平时总是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如果人家了解你了,重用你了,你们又将如何呢?意思是说,那时你们又将如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呢?从孔子询问学生志向短短的几句话里,我们也可看到孔老师很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人。
老师话刚说完,有个学生就“哗”了一下子站起来。急忙抢先回答。率尔而对曰。周围听课老师纷纷议论说这个学生就是子路。王老师今天有幸见到传说中的子路。就是那个跟老师称兄道弟,逼着老师赌咒发誓的那个娃儿。 他姓仲,名由,字子路,一看就是个急性子。听说他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崇尚武力,好勇爱斗,但也是个好学生,他心性单纯,孝顺父母。被孔子的魅力所折服,一直追随孔子,不离不弃。刚才同学们都不敢随意说笑,他也不敢放肆。不过只憋了一会儿他就感到很难受了,现在既然老师叫大家说话了,子路就像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似的,率尔而对 ,急忙强先回答。
他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必及三年可使由勇,且知方也。
是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大国强国的包围之中,而且外有战争,内有灾荒,这样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光景,我就可使老百姓勇于征战,而且懂得道义。听了子路的话 ,夫子哂之。孔子微微一笑。也没有做评论。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崇尚武力,率真急躁抢着回答问题的子路被老师点名经常批评,老师希望他去掉性格中过刚过勇的成分 ,变得有勇有谋,把百炼钢变成绕指柔。但是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据说几年后这个尚勇好斗的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死得非常惨。这也加速了晚年孔子走向生命的终结。
除了子路以外,其他三个学生都是孔子点名发言的,这场班会观摩课当时有些冷场。
但我们的模范班主任孔老师不慌不忙的逐一要求学生发言。
求而何如?
赤而何如?
点而何如?
语气温和,态度亲切,他用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神情看着其余三个学生。接着子路发言的是冉有。他姓冉,名求,字子有。他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这样小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我只能使百姓衣食富足,对于礼乐教化,我就很难胜任,只有等待有德有才的君子去做了。与子路相比,冉有就显得谦虚多了,公西华则更为谦虚。
他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他说:非曰能之,愿学焉。我并不是说自己已经很有本领了,但我愿意学习。(口才好,会说话。)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在诸侯祭祀或会盟时,我愿意穿着礼服,带上礼帽当一个小司仪官。冉有和公西华好像都不如子路那样志向远大,但细想一想,并非如此,冉有说他只能治理一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地方,而不是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在那个时候,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土地,就是一个小诸侯国了。公西华说他只能学着当一个司仪官。而这个司仪官所做的事就是帮助诸侯治理天下的事,实际上他们都有安邦定国的远大抱负,不过他们不像子路那样锋芒毕露,而是用十分谦逊的态度和语句来陈述。
就在子路他们各谈其志时,一个学生弹起瑟来,他叫曾皙,名点,字子皙。当听到老师叫他也谈谈志向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他弹瑟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最后铿了一下收了个尾音,放下瑟,站了起来。一看就就觉得他儒雅从容,不同凡俗。曾皙说 :“异乎三子者之撰”。我的想法与三位同学讲的不同。孔子鼓励他说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个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本不想说,老师如此鼓励,这才谈了自己的想法。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穿上春天的夹衣,我想和五六个成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一边唱歌一边回家。孔子原是叫学生们阐述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的。曾皙讲了一通投身自然的乐趣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学生答非所问,孔子不仅不加责备,反而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他喟然长叹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
下面写孔子对弟子们志向的评论,弟子们个陈其志,孔子只公开表示,赞同曾皙的主张。那么对另外三人的主张,孔子持何态度呢?曾皙很想知道这一点,所以当谈话结束,同学们都起身出去的时候,他故意留在后面以便探听。这时他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那三个同学的话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亦各言其志也亦亦。也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又问夫子何哂由也,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解释说: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治理国家要讲礼让,他说话一点儿也不谦虚,所以笑他。
接着孔子作进一步解释,“为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冉求讲的又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怎见得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而不够一个国家。意思是说冉求不也有远大抱负吗?
唯赤则非邦也。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能为其小,孰能为其大?难道公西华说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有宗庙祭祀,有诸侯会盟不是国事,又是什么?连公西赤都只能当小司仪,谁又能当大司仪呢?
孔子评志,孔子对学生才能的全面了解和他既希望弟子才能卓著,抱负远大又希望他们为国以礼,谦逊待人的思想。
那么孔子为什么赞许曾皙的志向呢?孔子一个方面他仍希望坚持自己的以礼治国的主张,希望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歌咏弹唱。实现太平盛世,大同社会。另一方面孔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颠沛流离,处处碰壁,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累累如丧家之犬,最后失意归来。积极入世的热情已然淡去,一心整理六经。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已然幻灭。齐家 治国,平天下也成了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曾皙所描绘的这种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暮春春游图,强烈的触动了圣人渐趋平静的性灵 ,这一声深沉的叹息里,蕴含着圣人尝尽人生况味后跨过千山万水后的大彻大悟。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倔老头儿,被“礼崩乐坏”的时代将生命的棱角打磨得渐渐趋于圆润。(老了,累了,也该歇歇了)
这次班会让参观的老师都看到了孔老师和学生是零距离平等交流,他平易近人,运用启发式谈话式 教育方式 ,循循善诱,教育学生以正面引导为主。学生是各抒己见,各言其志,各有各的特点,性格鲜明。特别是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让人印象深刻,赞叹不已。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即交谈。孔子的课堂在大自然深处,在人类社会的深处,在每个学生生命的深处。于丹说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们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他的孜孜教诲,句句箴言,是这千年画卷里最深邃的色彩。
孔子不仅身高一米九几,长得帅。而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有趣可爱 ,善于谈心。孔子若穿越到今天肯定是大众男神。万人迷,粉丝数以亿计。有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更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绝对碾压,现代一切当红明星和那些小鲜肉们。 (孔子是生前寂寞,身后热闹。他有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的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老夫子做梦也没有想到21世纪的今天,他的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如果你在侍坐现场,孔老师让你谈人生理想,你会说些什么呢?武汉疫情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有些痛注定是无法忘记的。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不能安放没有思想的头脑。好好学习吧,做一个有思想,有学识,有道德,有专业特长的有用之才,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需要你。
作业:观看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