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篇《东北振兴,请政府不要再添乱》“网络红文”火了。读后不禁疑惑,文中举的这几个例子到底有多少代表性,又能否推演出标题这样的大结论?文章举的高速公路下雪封路、普通公路限速、报销需要来回车票,应该不是东北独有,相信也有相应的制度规定,这些规定可能有不尽合理之处,也可能是站在特定利益人角度的不合理。玉米收储也不是东北自身造成的。这几件到底是全国共性问题,还是东北自身问题?现在所有脏事只要扣上东北的帽子,只要是抨击政府的立场,然后就火了。作者还不忘讥讽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说什么出了1.6万亿和救僵尸企业的下策,不知他是否真看过这些文件。而且教授言辞之间展示的那种控制不住的破规矩想法,他的站位和角度,难道就是天然站在正确一方,应该倡导的吗?
东北确实有不少问题,东北的政府确实毛病不少,但他们也在积极行动。君不见,辽宁省今年以立法形式出台了全国首个《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条例》,成立了营商环境促进局,沈阳正全力以赴对标先进打造国际先进营商环境,吉林、龙江也都在行动,今年以来,东北三省新注册企业数增加19.2%,在四大板块中排名第一,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好转(具体见国家工商总局7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东北新企业增长领跑全国)。
作者作为大学教授、博导,将自己的个人遭遇上升为政策、体制层面,把普通人的抱怨“绘声绘色”描述出来,其实并没有经过多少深入研究,靠一些个人感受,就匆匆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就下了一个大结论,扣了一个大帽子,这样的分析方式不够客观、也不严谨,而且以作者的身份,写文章的出发点到底是不是真心为东北好?无论他初衷为何,事实上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使唱衰东北声音再度发酵。
一句政府添乱,抹杀了多少人的努力......
作为学者,不能信口开河,以偏概全,甚至是故意哗众取宠,仅以一些感性的东西就推演出结论,这恐怕不是学问之道。作为东北人,真爱东北,就要多贡献一些正能量,找出真正问题症结,想出破解之道,一件一件去突破,而不是困难时落井下石,吐上一口,踹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