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在整合學中,靜坐冥想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們所討論的 ILP (Integral Life Practice)中,如果我們決定從身、心、靈全方位,決志要讓自己過整合式的生活。靜坐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或應更強調一點說,沒有靜坐的修練,就不能稱之為 ILP。
所以假如你想要展開整合學的旅程,那也應該開始學習靜坐。或如果已經斷斷續續的實踐靜坐的人,也是時候去將它變成一種常規的修練,每天最少進行一次靜坐,每次不少於十五分鐘。
你會問,堅持每天靜坐容不容易,我不能代表其他人回答,但我個人的經驗是「非常困難」;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要求每天都能撥冗進行數十分鐘的靜坐冥想,確實不太容易。既然是這樣,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又如何可以將之變成一種每天都進行的實踐?以下是我個人的分享,希望也能幫助各位讀者堅持這個很有義意的活動。
堅持靜坐的第一大原則是永遠將靜坐這個活動放到每天要完成工作的第一位。就是無論發生任何事,都要完成靜坐。有時候,人會有各式各樣的藉口來讓自己不作修練,例如「天氣壞,外面打雷,所以今天要停止」、「昨晚很晚睡,所以今早可以跳過修練,多睡半小時」,又或是「我已經連續十五天的進行了靜坐,我覺得自己可以稍稍放緃自己一天」等等(對,能夠想到以上的藉口,即是表示以上的我都全部用過!)將靜坐變成每天必然要做的項目to-do list,你想想,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不刷牙、不洗澡?你也將之變成自己的刷牙洗臉的活動,必然會做,而且早晚一次。就是這樣。(不瞞大家,在我還年青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真的試過不刷牙、不洗澡...所以,這也解答了靜坐為何對我來說是如此困難。)
另外,用整合學的精神來修練靜坐是極其重要。因為靜坐不等同所有的修練,它雖然是不可或缺,但它絕對是不足夠的。而且,Ken Wilber 等人曾做過一個研究,試將一群只是做靜坐為他們唯一修練的人,再與另一組除了靜坐以外,還有其他修練一并修練的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額外修練的一組,無論在成效,還是在堅持的時間來衡量,都是遠勝只進行靜坐的一組。因此,不要只是做靜坐,連同另一些相關的活動一起修練。這裡的重點是修練,只不是為做而做。靜坐與行山可以是同屬修練項目,如果在兩個活動中都是為了提升個人的意識,或展開內觀。但若然把它們當成是兩個觸立活動,靜坐仍是慣常的靜坐,而行山卻完全不涉及反思、自我意識強化等等,皆不會對靜坐帶來直接的助益。
我個人來說,會採用太極拳,以及閱讀一些與佛學有關的著作來滋養我在靜坐修練。太極拳要碰巧一個好的導師,才可以有所幫忙,這是可遇不可求,我比較幸運,遇上的是最上乘的太極拳及心法,對靜坐有很大的幫助。(關於這一點,在香港一本最古老的靜坐書《因是子靜坐法》中,也有提過同樣的論點)。正如我所說,這要視乎自己與老師的機緣。
但從個人自修的方面,我認為可以做的卻不少。在此,我特別推薦在靜坐前閱讀一些與靈修 (spiritual practice) 有關的著作,是特別有效的。其中一個有效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在你進行靜坐前已經靜化了你的心。這是特別重要的。
至於讀本方面,可有推薦嗎?當然有很多選擇吧。最近我自己正在閱讀的是《Turn Your Mind into An Ally》,作者是薩姜‧米龐仁波切(Sakyong Mipham),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是其內容正正就是討論禪坐,我覺得寫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