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朋友说熬夜看完了最新最热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本来综艺绝缘的我也终于忍不住的一口气把两集追完。
说综艺绝缘,也是很有意思,大多数情况下我认为综艺缺乏深度。
即使,你带着对这个主题的热爱去好好了解,或者说,你越是带着对这个主题的热爱去好好了解,越是容易最后对结果失望。
综艺,毕竟主流文化的掌门人。
所以马上可以预测,你越是喜欢嘻哈文化,“中国有嘻哈”越不适合你,最后一定也和我一样,一边忍不住不关注,一边还心痛。
这就是我说的,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突。
亚文化门槛高呀,当你看中国有嘻哈的时候,发现很多词是不懂的。尤其是Underground的那一派,民间大神“圈子”里面不用多介绍,范儿都很足,懵圈的只有普通观众而已。“练习生”那一派他们是看不上的。
被当行业权威招过来的评委们就不这么简单。练习生有更好的商业音乐素养,全面的舞台表演能力,更专业的外型,甚至丰富的“stage”经验。这使得他们的吸引力更“魔性”,观众审美门槛也更低。这不一定能被嘻哈文化爱好者理解。
评委们个个都是市场中趟出来的,他们当然知道,主流会对这样的例子作出反应,现在看着尴尬,当表演被包装的时候,最后的反差可能会超出大众的预期。我们可以预计一定有偶像派反转的故事要上演。
就这个点产生冲突是必然的,所以分为两派,我真的一点都不意外。
节目组怎么想的?正常的节目组,尤其是上来就放这么多资源的那类,文化推广使命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就是“happy together发大财”。
亚文化是金矿,已经开始冒头的亚文化更是大金矿了。
亚文化商业价值其实集中三点:
第一,由样式产生的,对主流文化创意上的贡献。
主流文化呆久了,总是要厌倦的,无论谁都一样。这时候“style”/样式就出来刺激感官。我这年纪也够流行乐来回很多轮了,当你听情歌听油腻了,就会来一阵快节奏的舞曲拯救你。
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刮过一阵嘻哈风了,读大学的时候又吹过一阵,每次oversize的衣服都卖的很好。在萝莉文化流行的日本,蕾丝装饰品的需求定要远远高出世界其他地方。就连发型,你也能看出个端倪,嘻哈流行起来之前,发型和拖鞋已经在民间先搞起来事情了。
样式上,主流和亚文化也有冲突。
主流认为要为你的亚文化代言,一定务必弄的好看一点。弄好看了,人人都觉得你的文化不“亚”了,才有更多人欣赏。但亚文化爱好者看来,日本视觉系摇滚的男生眼线和韩国流行团体男生的眼线,那不是一种东西。所以有很多现场穿的很“嘻哈”的朋友们,未必入的了观众的“法眼”。
第二,由价值观产生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个产业的潜力。
民谣是上一个黑天鹅,但也是非常意料之中的。民谣的价值观我不用多说,他非常符合目前时代背景,也因为常年死水的华语流行乐多少还是令人嫌弃的,这种接地气的价值也非常有传播的潜质。
这种人文关怀气质,可以带动一大批的产品加入到这个大军。比如说口琴、印着汉字的文化衫、棉麻布料、纸本书、诗歌、钢笔……
第三,由冲突自身产生的关注。
这个我就不详细说了,大家参考非主流。非主流这种世纪前生物,动不动还杀个回马枪蹭个热度,就是主打分歧的。
最后,主流文化依附在产业形态上,也依附在一群偶像身上。同时,亚文化也常常依附在偶像身上。
所以其实即使很“高冷”的亚文化,也还是由人去组成,也符合人性的规律,那些最有魅力的人,往往有一定的主流性。其他“艰深的大神”只作为亚文化爱好者心中的《时间简史》一样,用于刻奇的存在(文末附注。)
很有趣的是,在亚文化中,偶像的层次感是很鲜明的。当亚文化爱好者的偶像走向主流,他们一方面会感觉到事情的发酵令人血脉喷张,另一方面会感到大众无法理解偶像“真正价值”的忧伤。比如如果你只听披头士中几首脍炙人口的金曲,一定要被他们的粉丝(但亚文化爱好者不太喜欢粉丝这个词)看不起。如果你只听披头士,会被摇滚乐的爱好者看不起。
鄙视链是存在的,和其他行业差不多,大约是你了解的“尾部”那么长(越小众越冷门越高级)。这种心态也没有什么可以讽刺的,毕竟文化生活中,代入感非常重要,也令人很受用。而且,概括地说,这鄙视链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事实演绎的结果:“门槛越高的东西趣味越浓”。
所以中国有嘻哈,出来的偶像也不会是嘻哈文化者的口中的最爱,但未必不是他们心中的最爱。
况且,喜欢的那个小众歌手太红了,你不会难过吗?
--------------------
{关于《时间简史》的刻奇}作者万维刚,原文片段如下:
文艺物理学家们读《时间简史》并不是为了将来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物理理论,他们只是读。人们在各种书单中推荐这本书,人们在社交网络晒自己刚刚购买了这本书,人们发愿要读完这本书,人们宣称自己正在第N遍读这本书,人们把每天早上起来读这本书当成健身项目,人们把这本书当成难读的书的代表来编排笑话。
…人们一直在谈论“读《时间简史》”这个动作,而几乎不谈论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如果一个未来的考古学家仅凭媒体和网络研究《时间简史》,他恐怕无法判断《时间简史》到底说了什么。看看那些以买过这本书为荣,甚至读了书中几个句子就把自己感动到不行的人,我觉得《时间简史》受到的超常欢迎也许不能用人们对科学的热爱来解释,甚至不能用人们对霍金本人的热爱之情,或者说八卦之情来解释。
这不是热爱也不是八卦。这是刻奇。
提两句物理,然后感动自己,这个动作实在太容易了。你看我!当每个男人都忙着挣钱和看足球的时候,当每个女人都忙着研究星座和明星八卦的时候,我在干什么?我在看《时间简史》!非常庆幸世界上还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人!这还不令人感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