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它是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丹尼尔·卡尼曼也因这个认知获得了诺贝尔奖,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在丹尼尔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读到这个定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结尾“王子和白雪公主将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比起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我们更喜欢这样戛然而止的圆满结局。正如丹尼尔所说“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无论中间经历多少挫折,我们都希望影视剧的主角有圆满的结局,就像希望我们爱的人有好的归宿。
书中还讲了一个例子,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听唱片中的交响乐时,由于光盘有刮痕,快结束时产生了令人厌恶的声音,糟糕的结尾毁了全部的体验,他忽略了40分钟的音乐带给他的快乐,而将整个体验定义为失败。
在我认识这个定律的第二天,恰好遇到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她身处异地的老公周末回来了,没有关心她受伤的手,给婆婆买很贵的衣服和零食……最后,愤愤地说,老公不关心她和孩子,也不提供情绪价值,要他何用。我不希望她伤心难过,也不能否定她老公,于是就告诉她这个定律,加上一句“别让1分钟的卡带影响了你对整盘磁带的体验”。
稍加用心,我们会发现峰终定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对别人千般好,他未必会记得,而一次不如意他可能会记一辈子。再如,一家你常去的饭店,你也可能会因为一次的不合口味或服务不周而不再选择。
那么,峰终定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什么高潮和结尾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的记忆。由于人是情感性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琐碎的细节会逐渐变得模糊。而结尾是发生在离我们最近的事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对结尾的记忆也相对更清晰。因此,和整体过程相比,高潮和结尾往往更能代表我们对整段经历的回忆。
由此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记忆并不可靠,我们往往会夸大事物美好或糟糕的体验。这是峰终定律给我们的启示。但它带来的并非都是不好的影响,当我们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让生活更加美好——制造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潮和令人愉快的结尾。比如,和亲人相处时,增加生活中的仪式感来制造高潮,以愉快的交谈、温暖的拥抱作为一天的结束;写作、演讲时,制造高潮并辅之以精彩的结尾,能获得更好的评价和分数;工作汇报时,将核心思想、重要问题作为高潮,以展望未来的工作进展、传达积极的心态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