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招新圆满结束,终于告一段落。
这几天经历了许多第一次,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压力很大,对自己也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虽然现在还没缓过来,但是这一切让我相信我可以做好。
贪图表面的轻松和感官上的舒适,到头来发现,自己在固守的不是某种生活方式,只是懒惰和怯懦。
刚刚迈出舒适区时,会经历不适,甚至需要动用意志力。而一旦撑过前期的不适应,坚持便不再是坚持,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好”,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的风格并不会就这么固定了,它还可以变得更好,必须更好。
别那么早就固化了自己。不管是物质的享受还是精神的愉悦,都是无止境的路径。唯有让自己不断拥有新的视野,才会懂得,此前所拥有的,不值一提。
当你离开熟悉的土地,才能领略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当你踏上新的旅程,才会明白过去的经历赋予你的意义。唯有走出去,才能更深地体悟过去跟现在的自己。
山本耀司说得好:“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才能找到自我”
想变得平庸,直接按照别人的想法过就好啦,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折腾
只是这样一来,你就离你真实的样子,越来越远了。
总结一下今天面试的内容
Q1:你是怎么准备辩论赛的?
①搜集资料:上网(百度)、根据自身经验写下所想所知所感、问卷调查、团队头脑风暴、视频(奇葩说、国际大专辩论赛、名校视频)、问别人
②团队协作:群讨论+见面讨论;角色反串;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辩位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看他们对辩论赛的了解和努力程度。报名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不懂辩论是什么,也不懂辩论赛怎么打。当初我也是这样的,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准备得到弥补。不懂就上网搜,搜文档,搜视频,做总结。团队讨论也不能仅限于网络,一定要见面讨论。新认识的四个人快速地相识,确定辩位、交换观点、达成统一,也是一个挺有挑战的过程。
进入复试的这些新生基本上都能做到自己找资料,群讨论和见面讨论,个人准备和团队协作性还是可以的。
Q2:如果给你一周的时间准备辩题,你会怎么做?
①准备辩题之外提升自己能力,通过看比赛视频、研读辩论稿、模仿讲话方式
②磨合队伍,提升默契度
③研究更多己方观点和对方辩友的问题
④分角色演示正反方模拟演练
⑤认为时间长短不重要,主要看临场(个人不太偏向这个答案)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打正式辩论比赛的时候往往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辩题,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认为时间长短不重要,主要看临场,这个观点其实有点偏向于个人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团队没有默契,没有定下团队主线,应变能力反而会使团队观点矛盾。我觉得时间不仅仅是用来准备辩题本身,更是为了团队的磨合。
有新生提到要用一些时间来提升自身能力,说明他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辩论队里没有老师,不会教你怎么提升能力,所以自己一定要学会教自己。
Q3:如果在准备过程中,团队有人想要退出、产生消极情绪怎么办?
①如果是有急事,是不可抗力外界因素,让他退。
②如果是心理原因(怯场、不自信等),会尽全力帮助他,实在不行换人。
③如果对方态度坚决,不做挽留。
④如果这个队伍留不住人,是这个队伍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选择放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他们都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上分析了,并且提到了集体荣誉感、责任心等词。说得很好听,最后还是要看他们的行动。
Q4:一场比赛只有4个人能上,你有可能三年不上场怎么办?
如果有三场比赛,你上了前两场,大家觉得你不行,把你换下了,然后你三年没有上场,你会为你的队友做什么?
①三年不上场一定会有埋怨→但会自我反思和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上场机会。
三年不上场不会埋怨,会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不上场但是进了这个队,我还是比没进来的人对辩论有更好的理解和长处,所以不埋怨。
②上场后被换下:一两场比赛不能决定我的水平,下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队内演练的形式让学姐学长看到我的进步,争取上场的机会。
即使不能再上场,也会留下来好好服务队友,有团队荣誉感。
这个问题和上面一个本质上是一样的,考验到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感,还有自我提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