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群里发了一个关于产品经理的测试,做完10题仅对3题,但所幸判断一名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核心题没有做错:那就是在面对老板临时加需求时应该怎么应对。
但做对又如何呢?始终无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老板要加需求,还是得加。不过,你大可以在心中骂他混蛋或者私下向同僚抒发一下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甚至可以拍屁股走人的吧!
另外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题,那就是微信老人轻聊版必须要保留的一项是什么。
答案居然是语音,这一点我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为此晚上特地进行了一次家庭抽样调查,抽样对象占总对象数的50%(家里父母两人,仅对母亲调查)。调查结果和我想得一样,老人选择了“多人群聊”。
其实,当我看到这一题的时候,想到的是那个经典的案例:
一个人买了电钻,他的表面需求是在墙上打孔,但是隐性需求是挂一幅照片,真正需求是让家中更有生活气息。
如果将此案例套回测试的问题,微信对于老人来说满足了什么需求呢?绝对不会是语音聊天的需求吧,如果要一对一聊天,打电话不是更加直接和方便吗?曾几何时我母亲每晚和她姐妹挨个煲电话粥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语音取代的只是输入的不方便而已,它并未解决老人的真实需求:那就是老年生活空虚之下的情感交流。而这种需求的另一项产物是广场舞。
因此,我认为,对于65岁以下老人来说,多人群聊更重要。
这里我加了个前提,因为家里领导提醒我,太老的老人也许需求就不是这种多人时间交流而是和家人的情感交流,视频之类的可能才是刚需。
我刚把我的观点在群中一抛出来,立刻又多了一项前提,那就是城镇老人。因为相对农村老人,城镇老人由于多跟随儿女迁徙或者是城市范围过大难题见面等原因,对群聊的更大。而农村老人,出门就能找到同龄人沟通,大概需求不这么大,他们倒是会因为空巢,需求和那些大龄老人类似。
话题说到这里,我的思想已经开始跑偏,一个简单的客户需求分析都要加那么多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大数据分析对于产品的重要意义。
甚至人人都在谈论的IOT、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其底层都是大数据。可笑的是常有人拿出一张所谓的趋势图,告诉大家不要搞大数据,因为它已经过时了。
没错,大数据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似乎发展和应用的成效很有限,一堆广告公关加IT公司都声称自己有大数据,能精准营销,但其中也是大量泡沫。
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们总是看重一两年内能做到的,而看轻五到十年内能做到的。
一项技术从研发到应用需要沉淀,最终复利效应会让它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爆发
而去年的AlphaGo到今年的Master,充分体现了这点。
我坚信,没有坚实的基础,任何所谓的改善都是镜花水月,即使在我身处的传统行业。
未来一定属于那些认知升级了,做好了针对未来的的技术储备的人或者企业,当IOT、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时代来到,才能有何人拼接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