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读书笔记
2020年春,我在新网师选修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门课程。这几天,我根据于宁老师的阅读打卡主题提示,认真阅读了本书的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通过阅读本章节的内容,我再次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让孩子们产生对阅读的终身热爱。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终身热爱阅读呢?本章节里雷夫老师告诉了我们他所采取的几种方法:
一、另一种焦虑。
有些学校的阅读目标千篇一律地以流畅度、理解力,以及其他必要但无聊都制造反效果的目的为教学重点。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做阅读题时候少失分,有的书籍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爱不爱看,直接硬塞给孩子。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不爱阅读了,家长的焦虑也就来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去除一切功利,真正去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这才是硬道理。雷夫老师这样说:我阅读,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二、大人的指导。
对孩子读书进行指导太重要了,我很赞同雷夫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有好多家长给我反映:“梁老师,我确实给孩子买了不少书,可孩子就不好好看。”我听后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买书是起始行为,也是终止行为。从来不给孩子做阅读方面的指导,甚至也不跟孩子交流关于读书的话题,因为他们好多年都不读书了。这些家长在读书方面就缺乏体验,他们都说不出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还给孩子指导个啥呢?
雷夫老师在这一章里有两方面的指导:
第一是要读文学书。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一句话:除了基础读本(如课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第二是可以使用有声书。雷夫老师对有声书的使用是经过认真备课的。使用有声书的时候,他会不时按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聆听高难度教材非常重要,老师需要多多练习。因为过于频繁的暂停会扼杀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和乐趣。最好是先想好要在哪些地方暂停,并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确认他们每个人都听得懂有声书的内容。
三、善用图书馆。
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要战胜环绕在孩子们四周的冷漠与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将“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不过雷夫老师还强调,不要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父母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
四、挑选文学作品。
给孩子挑选文学作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享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在网络时代,还有个妙招就是网上搜索“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或者是“凯迪克”大奖,这样搜出来的书是不会太差的。
书挑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指导阅读了。“基础读本”“盲目的善意”“指导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但不欣赏这本陈述历史的作品,甚至心生厌恶!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这件事上,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读书会就是避免此类现象产生的良药,雷夫老师在午餐时间或放学后就经常进行读书会。
五、不会阅读的学生。
这里指出的问题,我在进行班级共读的时候也遇见过,即优等生食不饱,学困生吃不消。针对这种情况,雷夫老师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他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发前便赢在起跑点上。双管齐下的第二部分,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这样做的结果,会让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
六、初高中老师。
雷夫老师发现,最佳做法就是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他还鼓励所有各科老师都可以尝试着以身作则当学生的阅读示范。共读书目,每读一章,就讨论一次,并且都是自愿参加。这样的读书会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出于正确的动机而阅读。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河南教师读书会,就是这样的一个读书会,线上线下读书活动相结合。线下活动“带一本书去学校”已经到过了多所学校,激发了无数教师的读书热情。每周五一次线上读书,由一个人领读一本书,已经坚持了十年,现在参与的人已经超过一千。
读书会,其实在家庭里也可以如法炮制。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作为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七、阅读评估。
雷夫老师推荐的是一个网站,该网站提供的有一系列名为“小说链接”的阅读指南,是绝佳的阅读补充材料。每一篇指南都有相应的词汇课程,还设计了一些练习还有和小说相关的作文题目与理解性问题。其实,我认为这样的指南就是和现在的阅读题目一样,用来检测评估学生是否读懂了文章。不过这样的尝试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要适度。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阅读时间就是做阅读题的时间,结果,这个孩子今年都上六年级了,也没有读过几本好书。如此这般,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力从何谈起呢?
八、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题目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这些孩子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情况。我们的孩子应以此为阅读目的。读到这段话时,我感到很欣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儿子今年上高三,学的是理科,但平时很爱看书,而且看书的范围也很广,文学类、科普类、心理学、哲学等等,他都看。用他的话来说,他是理科生里最喜欢文科的学生。我也支持儿子的这一爱好。
九、笑声和泪水。
这一小节我有两点收获——
第一,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父母的文化程度多高,培养孩子终身阅读习惯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是的,这话不假,我有体会。孩子在小的时候,我并不怎么热爱阅读,但我还是培养了一个爱读书看书的孩子。现在,孩子看书多了,我不看书,就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孩子的爱读书又反过来鞭策着我去多阅读。
第二,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虽然这个目标并没有列在美国的课程标准上(当然也不在中国的课标上)。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多么重要,多么准确的衡量标准啊!用这个标准衡量过关的孩子,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此刻,我的脑海里又显现出儿子读《追风筝的人》时两眼流下的热泪,以及他读《雅舍小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书时脸上露出的笑容,甚至听见了他咯咯地笑。
老师们,父母们,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向雷夫老师学习,做孩子的榜样,做好孩子的阅读指导,为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