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买了十本书,总不能放在家里当摆设,必得要认认真真地读了,才对得起他们。这不,捡了最薄的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开始读起。这本书我总觉着似乎读过,又不太确定。不管有没有读过,且从头翻起。真的是太薄了,一两天就看完了。我这还是没有整天看,如果搁以前,这书半天时间也就看完了。说起来,甚是怀念以前读书的时光,埋头读书就行,啥事也不用管。现在可不行,读书虽是消遣,也是一种奢侈,必得要有闲情逸致方能奢侈得下去。
当初的我们,亦是少年。少年不识愁滋味,果真如此啊。今日随便兴一个话头,都能感慨一番。或许就是因为不再年轻,便啰嗦的不得了。想着那时年少,果然是好的。看看维特,少年人的爱情,少年人的理想,都是那么的热烈。欣欣然如春日的原野,万物蓬勃,生机盎然。
那样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偏偏爱情和理想双双失意,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无法自拔而选择自我毁灭。生命诚可贵,真真到了生无可恋的时候便决然如此。其实,谁没有爱情失意的时候,谁没有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生活中,哪一处不是陷阱,哪一处又不是困境?若人人都选择一死以摆脱现状,这个社会又要如何维系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期盼着,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世间却没有那么的完满,刚刚赶上也已经晚了。有一句话叫“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遗憾悄然滋长,放下执着方是唯一的出路。维特倾心于绿蒂,绿蒂亦倾心于维特,奈绿蒂已经有了未婚夫,这段感情只能无疾而终。感情上失意的维特也曾想过用事业来弥补,当他身处于人群当中,他发现自己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的理想,他的抱负,就这样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摧毁。虚伪的人群,没有给予他温暖,反而令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如果他能放下理想,融入那个社会,不至于此。然而,他是维特,是那个蔑视制度的维特,他又怎能勉强自己去逢迎那些人?
理想的破灭,对于维特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他去找绿蒂,希望能在她那里寻得一丝希望。此时的绿蒂已经嫁给了阿尔贝特,并刻意疏远维特。生活中仅有的两扇门都关上了,维特也陷入了彻底的绝望。维特的烦恼随着一声枪响而结束,这世间再也没有了那个少年。
是怎样的绝望才让他选择了死亡?是怎样的偏激才让他觉得生无可恋?人生的挫折很多,谁都有可能痛失挚爱,谁都有可能一辈子抱负不展,这些统统都不是我们选择结束生命的理由。曾读过余华的《活着》,徐福贵经历了那么多不幸,最终顽强地活着。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弃生命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理想得伸未必便能赢得爱情,爱情得偿未必便能抱负得展。如果人生是一条路,有一半平坦便有一半坎坷。如果人生是一出戏,前半场是悲,后半场便是喜。抑或前半场喜,后半场悲。甚或悲喜交集,直到曲终人散。时好时坏的人生,无法给一个定论,只能且行且看。
我们都是维特,为爱情为理想都曾心灰意冷,可我们又不全是维特,面对失败,更多的是挺住,在下一秒,坚强地复活。到最后,回头看来时的风景,发现那样的挫折也很好,那样的惨痛也会被时间酿成最美的回忆。
青葱少年已不在,青春犹有余韵。在心里,仍住着一个维特,为爱情执迷,为理想狂热。或许会悲伤,或许会流泪,却从不曾丧失心中的信念,希望的根牢牢扎在心灵的土壤之中,不惧狂风暴雨。
想想曾经的少年路,发现那样的时光也很好。面对今日的屈服,其实我更希望我们是曾经的维特,只为理想,只为爱情。在茫茫人海中漫无目的地走着,初心已失,面目为世俗地风霜所打磨,对镜自照,或许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回忆最初的样子,最初的时光,也只能轻轻地道一声:你好,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