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读的文章是:
你与高手的距离,并非只差了一万小时练习@混沌大学—李善友
之前,一直很苦恼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正确的努力」,直到《刻意练习》这本书把卓尔有效的努力的钥匙给到我,为了很好的掌握这种方法,阅读了好几篇文章,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来强化自己的理解。
今天再次读到李善友的讲述这个概念,让我重新又思考了一遍,有一些新的想法。
什么是套路?
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
刻意练习者的成功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套路)*大量重复动作。
低水平的重复练习确实能带来熟练的技能,但同时会让人沉湎于技能带来的自满中,不再进步,不再思考,甚至变得麻木。
研究表明,一旦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经验会让你掉进不思进取的舒适区,却并不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
>什么是套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都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举几个例子:
比如婚姻专家。顶级的婚姻专家只需要15分钟,就能看出一对夫妻未来是否幸福。他们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套路。
他们会集中判断夫妻间是否存在一方鄙视对方的现象。
婚姻中最大的杀手是成长不同步,一旦夫妻间存在了鄙视关系,就很难有长久的幸福了。
再比如团队咨询专家,他们如何快速判断一个团队的合作质量呢?
他们的套路是组织团队讨论,观察团队成员的发言是否平均。如果不平均,那么这个团队一定存在沟通障碍。
再比如棋手,研究发现专业棋手只把很少的时间花在比赛上,而把绝大多数时间用在背棋谱和定式上。
棋谱是专业棋手的套路,算法是码农的套路,案例是律师的套路,公式是数学家的套路,而定律是科学家的套路。
- 我的思考:
很早就知道套路的重要性,但是要怎么开始掌握大量的套路呢?
其实就是在做事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把事情做成,而是要大量的阅读,思考,交流,请教专业人士,去找到把事情做好的许许多多的套路,并且拿来就马上用起来,直到越用越好。
能够掌握套路的最好证明就是,做一件事情变得更简单,但是效果更好。
刻意练习怎么练?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或创建事物背后的思维模型。
找到套路不是终点,你还要反复练习把这个套路“内置”到你的脑子中去。
找到好教练,做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1、套路怎么练呢?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或创建事物背后的方法论。
我最尊敬的大师查理·芒格称它为思维模型。
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我认真精读过不下5遍,最开始我觉得它是投资故事,读到最后,我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刻意练习的课本,而芒格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芒格说,他一生读书,总结了100多个思维模型,而其中最常用的有20多个。这些思维模型是指引他投资走向成功的瑰宝。
2、反复练习
李叫兽说,他在掌握了一个“道理”之后,就会反复努力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其它什么现象?
第二,我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这个理论改造?
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找到套路不是终点,你还要把这个套路“内置”到你的脑子中去。
所以,高手所做的,就是把正确的套路,通过反复、刻意、长期的练习,内置到大脑中去。
脑科学研究证明,如果经常通过刻意的思维训练激发某几个神经元,最终这几个神经元会连在一起,成为一种脑结构。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生理基础。
3、即时反馈。
即使你已经在有意识地反复刻意练习,你仍需要一个教练对你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
任何一个人都看不清自己,如同你永远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从地上站起来。
为什么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高尔夫运动员、象棋运动员,都需要教练?他们自身的水平不是足够高了吗?
这就是教练的好处了,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帮你认清自己。在刻意练习中,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可以非常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 我的思考:
关于刻意练习其实没有太多的新想法,我在实践的就是找到自己想要提升到优秀程度的事情,然后列出有效的「刻意练习项目」开始坚持练习。
比如我想要提升自己写出优质内容的能力的几个刻意练习项目:
1、每天搜集分析10个优秀的标题
2、严格按照写标题的8个步骤去写标题
3、每天看10个《咬文嚼字》的讲解
4、朗读优秀名家的文章作品
5、...
思维模型
创新总是快速流变的,那么它背后不变的东西到底有哪些?要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一个特别可靠而坚实的基础思维模型作为抓手,去和大家一起刻意练习。
这个思维模型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认为:
每个系统,在剥离了具体的表象之后,都存在着一个不能被删除或违反的逻辑基点,这是整个系统存在的前提,它就是“第一性原理”。
建立第一性原理的捷径,是学习芒格,建立基于硬科学的“多元思维模型”。
学习芒格,建立“多元思维模型”将跨学科的重要理论作为你的前提,没有跨学科的学习是不可能找到第一性原理的。
现实是,大多数人毕业后就不再学习跨学科理论,停止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但等你进入到行业中,就会将所有看到的东西往自己既有的认知模型上去套。
如果你的大脑中只有一个思维模型,你的视野是狭隘的,所以你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就像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到的全世界都是钉子。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锤子综合症”。
获得更多的跨学科“公理”,需要大量的阅读。
你需要大量学习硬科学: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把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融会贯通。
我认为在今天这个创新爆发的时代,硬科学的基础思维模型已经成为了“元认知”,不了解这些“元认知”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识字的文盲”。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难,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每个学科最底层的思维模型也就那么几个。
当有一天你真的把几个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联合起来了,你就能得到一个叫lollapalooza效应的东西,就像物理学里面的临界点效应,你会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
怎么不一样?
你将拥有破局能力,你能够击透工作的本质,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我的思考:
最后,要建立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学习各种跨学科的重要理论,充分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物理学,数学其实现在都在充分的吸收,虽然因为基础底,还这哪是只在外围,不过没有关系。
其实很简单,数学现在在学习概率学,从什么大数法则开始,然后物理学现在对熵还有量子物理学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经济学有空多听听薛兆丰的课程,心理学算是买书买的最多的,也是最感兴趣的,哲学不用说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不过没有从书籍或者视频开始学习,还是从生活中学习。
尾巴
刻意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让我们变得优秀的钥匙。
生活中有很多在方方面面都做到非常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很早就暗合了刻意练习的法则,让自己非常轻松的在很多项目里面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