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弹幕,训练思维和表达
--叙述的角度转换和人称选择
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写人、记事略加议论、抒情是初中记叙文的常见样式。从多年的教学、听评课、命题、阅卷经验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指导还是学生的写作实践,遇到的最大困惑和困难是:如何建立写人记事和议论抒情之间的内在关联,让二者水乳交融,自然生发,而不是貌合神离、生硬镶嵌;如何让所写的人、事在抒情、议论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思想的深化,而不是真实的浅陋、干瘪和雷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提升,表象是语言的积累和训练,深层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之所以人、事和情、理两张皮,之所以情感单一、浅表,认识浅陋、雷同,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如何挖掘事件本身的丰富内蕴和价值,从而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不懂得充分地铺垫和蓄势,让情感自然倾泻、提炼升华。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在写作教学中渗入思维的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做了诸多的“散点”安排。如,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教材主要提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把事情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二是要写得有情感(关键要写自己有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在七下第二单元“学习抒情”中,教材主要呈现两个方面的指导:一是“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种“一课一得”的编排能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原则和技能,但难以系统地搭建台阶和支架,而且纵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的写作内容安排,明显缺少写作思维的指导和训练,不能给予记叙文升格教学有力的支撑。
鉴于此,笔者尝试借用给视频发弹幕、围绕弹幕讲述故事的活动设计,试图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之策。
视频资源:小鸭子上台阶(秒拍视频,略)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任务一:看视频,给视频发一条弹幕。
弹幕是年轻人熟悉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给观众一种"实时互动"的感觉。与传统的静态的写作和思维训练相比,看视频、发弹幕是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弹幕”多为对一个内容(主要指视频)的评论,也可以是观后的感受、思考、认识、启迪等,非常类似于写人、记事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并且,一条条弹幕大多比较简短,一个句子或是一个词语即可。发弹幕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提炼观看(视频)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就是捕捉和表达“事”背后的“意”的过程。
教学片段一:
师:大家非常熟悉弹幕对不对?这位同学,请你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弹幕。
生:看视频的时候你对内容的评论、思考、感受。
师:好的,那么我们就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给这个视频发一个弹幕。
(生:看视频,写弹幕。)
师:都写好了吗?(生:写好了)我们先随意抽取一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你发的弹幕是什么?
生1:我发的弹幕内容是“坚持”。
汤:好。视频中,谁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1:那群小鸭子。
生2:我的弹幕是“不放弃”。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要像那群小鸭子一样,最后那只小鸭子,即使是最后一个,也不放弃跳跃。
师:他的角度有一些不一样,他关注到了最后一只小鸭子。但感受是一样的,“坚持”、“不放弃”。
生3:它们是等最后一只小鸭子成功了,再一起离开的。我的弹幕是“团队要团结”。
师:“团结”。从这群鸭子的角度。
生4:我跟前面那位同学的发现一样,但我发的是“不放弃”。
师:所有鸭子都跳上台阶之后才一起离开,这位同学的弹幕是“不放弃”。但是这个“不放弃”区别于前面的“不放弃”,这个强调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大家不放弃任何一个同伴。前面那个同学说的“不放弃”是指最后一只小鸭子不放弃自己直到成功跳上台阶。对吗?(生点头)
师: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交流你们发的弹幕?
生5:鸭妈妈在上面等着所有小鸭子全上来以后再走,这是一种母爱的守候。我的弹幕是“母爱的守候”
师:“母爱是一种默默的守候。”鸭妈妈的角度。请坐。
生6:虽然台阶那么高,但是它们还是要往上跳,所以要“奋斗”。
师:“奋斗”或者是“努力”。我们稍微帮他调整得更准确一点点,台阶那么高,我们还是要奋斗,换一个词语,更具体明确一点的词。
(学生们:“迎难而上”。)
生7:我觉得从小鸭子们的角度来讲,还可以说成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
师(小结):刚刚有十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弹幕。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发现。这些同学关注到了几个不同的角度?(生七嘴八舌:小鸭子们、鸭妈妈、最后一只小鸭子)我们的角度不一样,看这个视频的感受启发也不一样,即使都是从鸭妈妈或这群小鸭子的角度观察的,他们也有不一样的感受。也就是说同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启发和感受也有可能大相径庭。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完成看视频、发弹幕的任务中,达成“人(鸭子们和拍摄者)”和“事(爬台阶)”到情和理的转化,建立两者之间的感性关联。在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弹幕”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观察和思考角度的多样性以及带来的故事解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从而学会多角度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发掘其背后的深意和新意,努力规避思维的固化和单一性,转换视角,力求创新。
任务二:围绕你发的弹幕,简要讲述视频里的故事。
写作是一种基于一定目标和对象的表达和交流,它具有明显的交际功能,尽管我们日常的写作交流往往遮蔽了这一点。围绕“弹幕”讲述故事,让听故事的人也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其实是在训练和引导学生写人、记事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展开,处理详略、精心剪裁、合理取舍。
教学片段二:
(学生写作时间5分钟,字数100字左右)
师:我们先请这两位举手(完成)比较早的同学来讲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故事。
生1:一群小鸭子正准备跳上高高的台阶,鸭妈妈和最先跳上台阶的小鸭子在上面默默守候,直到最后一只小鸭子跳上去,它们才一起离开。
师:你的弹幕是?
生1:母爱的守候和不要放弃
师:如果要写作文你想侧重于哪一个?
生1:母爱的守候。
师:好。一定要有所侧重,不然这篇文章就有两个中心了,对不对?两个中心就是中心不明。
生2:小鸭子们默默的努力和坚持,跳上台阶。鸭妈妈和成功跳上台阶的小鸭子在一旁等候,像是无声的鼓励。哪怕一次次尝试都失败了,跌倒了,小鸭子也没有放弃。
师:你的弹幕内容是什么?
生2:最后一只小鸭子,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跳上台阶。
师:那你说说刚刚的讲述,哪些是在叙写最后一只小鸭子坚持不懈的。
生2:(沉默)
师:请你再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他这一小段叙述里有几层意思?
(生2再读,多名学生争说有三层意思)
师:那位同学来具体说说,哪三层意思。
生(拿过生2的本子):“小鸭子们默默的的努力和坚持,跳上台阶。”这一句写小鸭子们的努力和坚持,“鸭妈妈和成功跳上台阶的小鸭子在一旁守候,像是无声的鼓励”,这一句是写同伴和妈妈的鼓励,叙述最后一只小鸭子的只有最后这句话--“哪怕一次次尝试都失败了,跌倒了,小鸭子也没有放弃”。
师:好,谢谢你!这位同学是第一个写完的,速度很快。但在围绕弹幕内容简要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他出现一些问题。听不出鸭妈妈、小鸭子们、最后一只鸭子,谁才是他要讲述的重点。他有没有对最后一只小鸭子“不懈努力”的具体描写呢?(生摇头)如果真的要把这几句话拓展成一个故事,可以做怎样的调整呢?
(生沉默、思考)
生:最后一句话就要展开来,多写一点:它是怎样在一次次跌倒后又站起来再次跳跃的。
师:对的。当然前面两句也可以好好用来侧面表现最后一只小鸭子的坚持不懈。可以这样处理:①小鸭子看到同伴都在不断地尝试,并且陆陆续续都成功了。她决心向同伴学习,也从中找到了信心。②大家的守候和鼓励给了它动力和勇气。围绕弹幕内容讲述就是围绕立意来表达,围绕中心来叙述。不然,三句话各有主体,故事就没有详略,中心也不明确。
生3:我的弹幕是“坚持不懈”。极高的台阶,一群小鸭子准备跳跃而上,寻找它们的母亲,第一只小鸭子看准了时机,尽力一跃,双脚蹦到了台阶上,却又功亏一篑,重重摔落在地,但它不放弃,又竭尽全力跳跃。台阶终究太高了,它又一次摔到了地上,但它还是没有放弃,积蓄着力量,扑腾着翅膀,奋力一跳,终于稳稳落在了台阶上。
师:怎么样?
(生鼓掌)
师:好在哪里?(生:有细节),有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既然是故事,既然是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细节,有细节才有画面感,有细节,听的人才会可能找到共鸣。
生4:我低头看着这群可爱的鸭子,鸭妈妈在台阶上静静地等候。一群小鸭子正努力向台阶上跨去,我很想去帮忙,可小鸭子们奋力向上的身影让我停住了脚步,默默站立着,对那群小鸭子说“加油!”。只见一只小鸭为了跟上妈妈的脚步,奋力跃上了台阶,其他的小鸭子也奋力向台阶上跃去……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刚才这两位同学,他们的讲述有什么共同优点。
生:有细节。
师:但是这位同学还有和前面几位同学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沉默、思考)
师: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之前三位同学故事的开头句--我们还可以读一读自己写的故事--我们是用什么人称来讲述的?
生5:他用的是第一人称“我”。其他同学用的是“一群小鸭子”。
师:“一群小鸭子”“鸭妈妈”这是第几人称?
生5:第三人称。
师:大部分同学都在用“我”的视角来讲一群鸭子的故事,这位同学虽然也是讲着一群鸭子的故事,但他却把观察者放在故事里面了,“我”是讲述者,是观察记录者,我也是故事中的一员。这就是小小的不一样。我们学过的哪些小说也是这样讲故事的?
生:《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孔乙己》。
师:当然,“我”还可以化身为视频中的任何一只鸭子。可见,同样一件事,一个故事,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称来叙述,选择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转换一下视角,变换一种人称,我们的叙述和我们的感受发现,思考启迪都可能不一样起来。
……
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所记之事虽有详略但却不能和所抒之情、所发之论相匹配。围绕弹幕简要讲述故事的环节,一则培养学生的“中心”意识。所谓“意,犹帅也”,立意决定表达,意图决定叙述,学生要围绕想要表达的情和理来讲述故事,学习选材、捕捉细节。二则让学生了解叙述人称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感受到叙述者的变化带来的是情节、人物、语言、读者感受的不同,更是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主题意蕴的差异。
任务三:换一个视角再看视频,重发一条弹幕。
一树梅花万首诗,同样一个小视频,同样一件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参差多样的感受和思考,用不同的人称来叙述能演绎成千差万别的故事。角度和人称的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充分地挖掘故事或事件的动情点和反思点,更真切、生动地讲好故事。通过之前的两个学习任务,学生们对此有了感性的认知。本环节的设置意在“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转换视角后再次观看视频,寻找不一样的观察和思考点,提炼感受和意蕴,真切体验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带来的变化和惊喜。
教学片段3:
师: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但我想先请刚才重看视频时表情特别可爱的两位男生说一说。这一次他们发的弹幕有什么不一样。
生1:亲情
师:你之前发的弹幕是什么?
生1:努力尝试才会成功。
师:有变化了。那亲情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1:从鸭妈妈的等待和小鸭子们等待同伴可以看出。
师:中间这位一直张大嘴看视频的男生。
生2:我之前是从一群小鸭子的角度,写的是勇敢,现在我站在第一只小鸭子的角度来讲,我先跳上去了,我在台阶上给他们加油。
师:你的弹幕不会是“加油”吧?(笑)
(生笑)
师:大家可以来帮他想一想,我们可以发一条评论,第一只小鸭子很--
生3:给力。
师:具体点,给力在哪?
生3:不抛弃同伴。我猜它一定是这群小鸭子的大哥,作为大哥,该有一种责任。
师:好。这位同学帮忙提炼了一条弹幕:责任。
生4:我想发的弹幕是“勤能补拙”。我看到第一只跳上去的小鸭子,明显要比最后一只跳上去得轻松一些,说明有的鸭子有运动天赋一些,最后一只小鸭子看起来明显弱小一些但终究也跳了上去,所以我觉得它们通过努力都能跳上台阶。
师:很细致的观察。
生5:第二次看这个视频,我感受到的是“信任”。因为我看到最后一只小鸭子,跳了很久才上去,如果我是鸭妈妈,我不信任它,那我就可以放弃它走了。
师:他的视角是鸭妈妈。鸭妈妈的角度多了一阐释:有一种母爱叫信任。请坐。
生6:我第二次写的弹幕是“榜样”。第一只跳上台阶的小鸭子是从台阶的右侧跳上去的,其他的小鸭子看到后,也从那里寻找突破口,然后也有跳上去的,其实这就是一个榜样的作用,我第一次写的是“不畏困难”。
师:“不畏困难”到“榜样的力量”。角度和认识都有了变化。好。
生7:我的角度是鸭妈妈,我想写的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我觉得鸭妈妈想让小鸭子们有更好的体魄,所以用跳台阶的方式来锻炼它们的腿力,鸭妈妈一直都是背对着小鸭子们的,当第一只小鸭子跳上第二个台阶的时候,鸭妈妈马上转过身来,想看是谁跳上了台阶,每当有小鸭子跳上台阶鸭妈妈就会立刻过来询问,问一问它们怎么样了?
师:鸭妈妈可能问什么呢?
生7:真棒!
(全场笑)
师(笑):这不叫问一问,这叫夸一夸。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讲述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借助想象让故事更生动、丰富。请坐。大家帮他提建议一下,他的这个弹幕内容或者说写这个故事的立意是什么?
(引导学生:困难就是一种成长,困难就是一种历练。)
生8:我的角度是第一只小鸭子,我的弹幕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很孤独的。
师:这个“总是”加得好。我们在下结论、说观点的时候添加“往往”“经常”“一般而言”这样的限定性词语会显得更周密。
生:我是观察的最后一只鸭子。我发现鸭群总是跟着某一只小鸭子的行为来移动,但是最后一只鸭子,它是孤军奋战的。
师:你从最后一只小鸭子身上也读到了“孤独”对吗?(生点头)成功的人,走在前面的人容易孤独,掉队的人也容易孤独。如果我们班上有某位同学在某一方面掉队了,一定要多给他写关心和帮助,让他感觉到他并不孤独。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这个视频,老师看了很多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联想和思考。同学们希望我从哪只鸭子的角度分享自己感受和认识呢?
(生七嘴八舌)
师:刚才同学们都关注到了鸭妈妈、小鸭子们,也注意到了第一只小鸭子、最后一只小鸭子。但是我们没有人关注到中间的几只小鸭子。我选第七只分享吧。我想带入到视频里,“我”就是第7只小鸭子。“尽管我不是最先跳上台阶的,但我一直在默默努力,不断地寻找新途径,我靠自己的坚持成功了。我想,在迎难而上的路上,不以先后论英雄。我是第七个,但我也是最棒的。”这只小鸭子想到了生活当中——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大家眼里常常会关注到遥遥领先的学霸,但是很少有人注意一直很努力却成绩平平的我(你/他/我们),我得到的关心,甚至比不上常掉队的第12只鸭子,即便如此,我也从未放弃,即使不被重视,也不影响我努力攀登,我要为自己鼓掌,因为我相信迟来的跳跃也值得庆贺。
(掌声)
……
这个环节,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视频意蕴的丰富性得到了较为充分 的挖掘和铺展。同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走进了视频,有跳出了视频,借助联想将视频中的“鸭子”和生活中的“我们”类比起来,让故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意义上产生了共鸣,也为学生变换人称,带着情感来叙述故事,借助想象来填充细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写作交流的任务(任务四:结合任务三选择的角度和弹幕内容,尝试换一种人称生动讲述视频里的故事)以驱动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实践。
本次尝试,笔者借用看视频发弹幕的活动设计,用关联度紧密的四个小任务(先后两个大任务)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思维和表达。变静态的写作知识教学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为动态的活动体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用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在积极主动、新颖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了用关键词或句呈现自己对事件或人物的感受和思考,围绕中心讲述,变换角度观察思考,选择不同人称叙述等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过程。从课堂呈现,尤其是任务三的完成情况看,达成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