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了,是不是没吃饱?”
“刚吃没多久又想吃,是不是奶不够?”
“有的奶水多的不吃都会漏出来,你这宝宝吸半天还在吸,一定是不够!”
“不然给TA加点奶粉吧。”
这些话对每个新手妈妈来说,都不陌生,无论老公,亲生父母,公婆,其他亲朋好友,总会在我们刚踏上为人母亲想要好好哺乳的时候发来这些会心一击。产后焦虑加上刚生产完每个妈妈个体不一样,奶水不足,涨奶,乳头皲裂这些一起向新手妈妈们袭来,常见的产后焦虑和抑郁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新手妈妈们多会产生两种情绪,一方面是自责,感觉用母乳喂养宝宝不能让ta吃饱,心有愧疚。另一方面就是生气,气自己产奶不够,气家人不能理解自己,就只会说奶水不够。明明产前去上了医院的孕期学校,网上搜索做了功课,对母乳喂养的知识自信了解的很透彻,但遇到了实际问题,还是会被焦虑和担心打败。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奶水不够。
那如何做到心情愉快的母乳喂养呢?
首先我们要坚定,母乳喂养好,条件允许就坚持母乳喂养。条件不允许混合喂养和纯奶粉喂养也是可以的,只要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方式不重要。也不用觉得没有尽到当妈妈的责任和义务,现代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喂养孩子不应再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
其次,不能简单的说是母乳不足,而是要严谨的指出是母乳摄入不足,各种“母乳不足”的背后,有着不同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妈妈的泌乳量不够,而是宝宝没有吃到。大家常用的“母乳不足”容易让人将原因归咎于妈妈的自身奶不够,忽略掉宝宝含乳,妈妈哺乳姿势,宝宝自身生理问题等可能造成“母乳摄入不足”的真正原因。
再次,如何判断母乳摄入是否足够?
一:看尿量。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应至少有1次小便,之后每天增加1次直至第5天。从第6天开始每天应至少有6次小便,也就是每天至少给他换6次尿片,尿片都是至少一泡尿。
二:看大便。新生儿(月子里的宝宝)出生后24h应有1次大便,第2天增加到2次,从第3天开始每天至少有3次大便。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少于这个数字,那么需要考虑是否母乳摄入不足。刚开始排出的应为墨绿接近黑色的粘稠胎便,之后逐渐颜色转黄,大约第3天开始变成黄色大便。第4天后,通常宝宝每天会有至少3次1元硬币大小的黄色大便。次数和大便的量均不能达到这个标准的话,妈妈需要仔细评估宝宝的吃奶情况之后做出应对。宝宝3到4周大之前通常都是一天3次以上的大便。3-4周之后又的宝宝会保持这种状况,而有的宝宝会开始一天一便或者数天一便,俗称“攒肚子”。但是大便次数减少之后,宝宝每次的便便量与一天多次时相比明显要多。大便仍然是软便,性状与便秘的干硬大便有明显区别。
三:看体重。新生儿通常会因为胎便和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出生后体重下降大约7%,称为生理性减重。生理性减重通常在2周内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头3个月宝宝通常每周至少增重约141克,每月至少增重600克。之后宝宝的体重增长应按WHO生长曲线图进行持续评估。
看到这儿,对母乳摄入量是否心里都有了底?
此外,喂养过程中还会遇到孩子的猛涨期,小婴儿对妈妈的需求导致的孩子想要吸吮的要求。
所以小月龄的宝宝母乳喂养的时候按需喂养,ta想吃,你就喂,孩子的有效吮吸才是让奶量增加的好方法,并不在于妈妈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