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新浪博客心理师金尚、公众号金尚小时空。
故事1:再劫面包店
村上春树在小说《再劫面包店》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年轻时,和一个哥们去面包店抢劫。没想到,抢劫居然很顺利,面包店老板没有丝毫要反抗的意思。不过,作为交换,老板想请两位年轻人陪他听一曲音乐。然后,我们就答应了。之后,两个年轻人就如愿以偿地拿着面包走了。
但是,我的内心隐隐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我后悔不该店老板交换,而应该用刀威胁他,直接将面包抢走。这不仅是我的感觉,也是我哥们的感觉。
多年后,我对妻子说,“我觉得我被诅咒了!”
然后,妻子为了化解我内心被诅咒的感觉——未能完成的愿望,和我一起重新策划一起抢劫计划。在做好各方面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妻子提着枪,我开着车,我们一起去实实在在的真正的抢劫了一个面包店。
故事2:何以笙箫默
这是一个国人皆知的爱情故事,剧情我就不再重述,这里我只说重点。
赵默笙和何以琛分手后,去了美国,偶遇美籍华人兼超级富豪应晖。应晖对默笙一见倾心,再见倾情,三见爱得刻骨铭心。
应晖知道默笙不是物质女孩,为了能追到默笙,想尽各种办法。应晖知道默笙为了一个入狱的友人,暂时收养了一个美国的孩子。应晖就以共同照顾这个孩子为由,与默笙假结婚。
而事实上,应晖是真心喜欢默笙。为了不引起默笙的疑心而遭到拒绝,应晖只能用这一个招术来实现他的“曲线救国”。应晖希望的是能够假戏真做,让默笙爱上他,与默笙成为真正的夫妻。
后来,默生回国了,应晖是真着急了。应晖凭借自己的巨大财势背景,许以默笙巨额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默笙都不为所动,默笙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应晖不知道的默笙的一个事实是:
默笙是市长千金,从小已经享受过物质优越的生活,金钱根本就无法诱惑默笙。默笙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那就是有一个相知的爱人。
心灵的丰盛,是你人生的资本
人的需求满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
你只有先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条件,比如吃、住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你才会想到其他的需求。如果你连吃、住的都没有,你就会想要先解决吃、住的问题。
而当你吃、住的问题解决之后,你就会想要考虑安全感的需求。即,你怕不希望你的生活中随时要被人追杀;更不会希望哪天走在街上,从天上掉下一颗炮弹,刚好落在自己的头顶上。
在生存、安全感需求满足之后,你就会要考虑,你要属于某一个群体,想要有一种归属感。这个群体,可能是一个家庭,也可能是一个单位,还可能是一个社区等………
在以上三个需求满足之后,你就会想要得到爱、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你的人生非常孤独,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连街上的流浪汉都看不起你、不尊重你,那么你就会觉得非常不幸福。
最后,当以上四个需求都满足之后,你就会想要去自我实现。比如,你想要当科学家,你想要发明创造,你想要开办一场演奏会,你想要与知心爱人去北极探险………..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需求——实现欲望——产生新的需求的过程。曾经产生过的某一个需求,如果没有得到实现,那么,这个需求就会固着,成为一个魔咒,一个诅咒,一个执着的欲望,就如《再劫面包店》里的那个故事。
无论在外人看来,那个欲望是有多么的荒唐和可笑,但在当事人那里,确实是实实在在必须要去实现的一个魔咒。如果不去实现,就会天天在心里乱窜,不得安宁。
比如,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爱的人,成年之后,就会对这个欲望偏执而固着。当遇到了一个类似于异性父母的人,就会把幼年时候没有得到过的父爱/母爱,投射到对方身上。在这个人多次的拒绝过自己之后,仍然是不甘心,无论如何要去得到对方的爱。
而如果,小时候充分地得到过父母爱的人,在这个点上就不会固着。在遇到某个类似于异性父母的人之后,虽然也会动心,但是不会执着。如果对方明确地告诉自己,对方爱的另有其人,自己也能够轻易的放下。因为自己曾经得到过的东西,就不会执着。
又比如,小时候从没有得到过物质满足、经常处于物质匮乏感的人,在成年之后,就会对这一未被满足过的欲望相当执着。发工资之后,会不停地购买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家里到处堆满了各种不需要的东西。但你若叫他花钱去上一个心灵成长课,或发展一项兴趣爱好,他却死活不愿意。
而如果,小时候就被充分满足过物质需求的人,成年后,绝对不会在这个点上固着。他的人生理想可能是一个事业的开创,也可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还有可能是寻得一个相知相许的爱人,当然还可能是去全球各地的旅行探险……….生命由此扩展了深处和宽度。
一个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贫穷和匮乏的人,能拒绝什么。他什么都没有,也就什么都拒绝不了………..
你拒绝得起物质诱惑,是因为你曾经得到过优越的生活;
你拒绝得起一个帅哥的垂青,是因为你曾经得到过异性的欣赏;
你拒绝得起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是因为你有更好的选择;
你拒绝得起一个以上三种诱惑,还有可能是你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所以,你能够拒绝得起某样东西,说明了你有着相应的资本!
金尚,壹点灵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首批认证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教师。2018年1月出版《永远成长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