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此书共分四辑,前三辑收录的是朱永新老师给一线教师们解答当下困惑的46封回信。第四辑收录的是朱永新老师从2010—2015每年岁末写给新教育同仁们自己对新教育的6篇总结与展望。
初识新教育,是校领导在例会中提及的“晨诵午读暮省”,共同营造书香校园,便由此知道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再遇新教育,是2019年10月有幸参加了宁一中和宁三中的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活动完后便找同行借阅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知道了“教育的理想,就是理想的教育”;又见新教育,是在今年暑期的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会上,会后又再次重温了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送我的《致教师》一书。
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提倡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虽然我工作已有4年,但回首这4年的教学生涯,成绩平平,现阶段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片迷茫。就在这时,杨老师送我了《致教师》这本书,书中老师们的困惑与疑虑,也正是我所焦虑的问题,心里默默感谢杨老师及时对症下药,缓解了我的些许困惑。
前言里对教师身份的探讨,让我对自己的定位豁然开朗,“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遨游学海时我是神圣的,因为已知的知识给我笼罩了一层神圣的光晕;课下钻研知识时,我只是平凡的沧海一粟。“我是教师,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让人如履薄冰”。一看到这句话,就让我深深震撼,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这句话警醒我在学生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凡事推己及人,才能更易被学生接纳。
在第一辑“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中”,我学到了“要以信念为基,让自己越来越坚定;要保持教育热情,才能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要从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我今年代的九年级班是我从教以来最令人头疼的班,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导致班里孩子普遍丧失了对学习的欲望,且对学习有抵触情绪,我虽与他们斗智斗勇了两年多,但成绩还是差强人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使我整天惆怅郁结,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行业,不过通过和同行教师沟通交流探讨,自己阅读教育专著,再加上自己的反思,我在一次次心态崩盘后又迅速一次次重建,最近我终于树立了乐观的心态,能以一种平和的心境面对学生们的顽皮了,因为我逐渐发现只要相信学生,学生们就会向我展示他们美好的一面。我经常对学生们说,“不谈学习时你们都是可爱的,我相信如果你们再努力学一下,就会更可爱了”。于是,偶尔在课间我就能听到学生们说要做一个可爱的学生。前两年教室里由于一直没有多媒体设备,对于英语中很多抽象的内容只能靠我的口述和学生们的想象,有时真的是无力感爆棚。本学期开学由于联盟办学的惠及,教室里出现了电子白板,我就想着有了设备就要用,于是我课下请教同行再加上自学,在第二单元讲节日时,我利用AR软件和手机投屏的方式给学生们营造了真实的节日氛围,学生们都感同身受,理解了节日背后的含义。课后听学生说“英语还是蛮有意思的,我以后要开始好好学习英语了。”为了调动全班学生们记忆英语的积极性,我就通过自学做了一个可以随机抽取幸运观众的ppt,可想而知学生们的记忆热情空前高涨,每次抽人时嘴里都念叨着“我!我!我!”那一刻,我心里流淌着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学生们给我的积极反馈,让我增加了对教育的热情,我对教育的热情反过来又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此良性循环,我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吧。
在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中,我学到了“要重返童心的世界,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待问题学生时,要从问题中收获成长的幸福”。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都是学困生,因此他们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加之学生们长时间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因而他们对学习总是有抵触情绪,对任何科目都采取放弃的态度,结果他们就总是在被动的被迫学习。我觉得只有深入学生们内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把他们“要我学”的心态扭转为“我要学”的心态。因此,除了在家访中了解学生们的原生家庭状况之余,我还在课下走近他们,经常和他们谈心,不止聊学习方面的话题,也聊生活方面的话题,有时我给他们科普一些新闻时事,有时他们教会我一些00后的网络热词。走近他们之后,我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充满童真又质朴无暇的。在教师节和国庆节来临之前,我收到了许多学生送来的祝福卡片和微信短信祝福语,那些最简单的话语“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也是我最大的愿望,那一刻就觉得孩子们简直太懂我心了。每次在看到学生们压力太大,无心学习时,我都会给他们熬熬“鸡汤”,分享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尽力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理解他们。于是乎,在有同学抱怨我进教室时间太多而他们没时间完成其他科目作业时,就会有学生出面说“其实老师也很累,也不想多讲的,这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明年中考嘛,我们不要抱怨了,还是乖乖学习吧!”这一刻,我觉得我走近了他们,充分了解学生能促成双向理解。还有一位学困生以前上课不是发呆就是和同桌讲话,课后我在家访之余经常关心他的生活,见他头发长了提醒他理发,见他头发乱了送他梳子,见他衣服脏了提醒他要讲卫生,每次在看到他的微小进步后都大力鼓励。终于他在一次听写单词时让全班同学刮目相看,其他同学都说“哎呀,不得了,他现在已经这么厉害了呀!我也要超过他才行!”于是,在后面的听写环节又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了进来。那一刻,我内心里划过一种叫幸福的感觉。我相信长此以往,在学生们之间必然能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态势。由一人带动群体,再由群体激励个人的良性循环,是出乎我意料的,我相信那位学生也从中收获了成长的幸福。
在第三辑“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中,我学到了教师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教室就是教师的幸福源泉,师生可以共同创造幸福”。在四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反思中,我发现教师也只是普通的平凡人,老师的喜怒哀乐大部分都由学生决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又会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挂钩。当教师情绪高涨时,学生的学习心态是积极主动的;当教师情绪低落时,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消极被动的。我经常在课下无意间听学生们谈论某某老师今天心情怎么怎么样,我当时开心/害怕极了。有时学生也会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这么开心/生气?”我也发现,如果我热情洋溢的上课,学生们的情绪也会随之亢奋,师生甚至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教学效果也随之事半功倍;如果我无精打采,学生们的情绪也随之低落,师生都觉时间漫长,教学效果也必然事倍功半。可见,老师直面学生时,学生能轻而易举的判断出老师的情绪,从而采取相应的学习态度。所以,我要努力学着控制情绪,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做一个阳光灿烂的幸福教师。我要努力把阳光洒满教室,把乐观传递给学生,让教室成为自己幸福的源泉,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是新教育的口号,也是我行动的指南。正是因为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我相信你们”,所以他们才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赠我一个个小确幸;也是因为我对他们始终怀有一颗热忱之心,所以他们对我也报之以同样或更甚的热爱。虽然《致教师》这本书已经读完了,但其中蕴藏的新教育理念还需我花时间仔细研磨。我今后仍要以堂•吉诃德的勇气,以西西弗的坚硬来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自己的爱来呼唤学生们沉睡的心灵。虽然骨感的现实和丰满的理想之间会有剧烈的碰撞,但我相信自己,更相信我的学生们,我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自己只要把所思所想一一践行,不断追寻,永不放弃,如此,我就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