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与往年一样,没有什么新意。端午节眼看就要到了,大家除了关心什么时候开始放假这个“头等大事”以外,另一件大家翘首以盼的事就是公司会发什么节日礼物,会不会有什么惊喜发生呢。然而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下班了,大家和往年一样,拿着传说中都江堰某著名品牌纯手工制作的粽子回家了。这种大厂的粽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种馅的组合配上糯米,用粽粑叶包裹起来,然后再用锡箔袋真空密封,粽子很小巧,包装也很精美。虽然馅的种类很多,但并不喜欢,每次吃粽子时,都会把馅剩下来。每次看着吃完剩下的粽粑叶,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馅,就特别想念小时候吃的楠竹叶棕子。
楠竹壳包的粽子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包棕子最常用的叶子学名叫“箬竹叶”,四川人喜欢叫它“粽粑叶”。这种粽粑叶因为久煮不破,并且包的粽子会含有一些竹子的清香味,所以很受欢迎。而用楠竹壳叶包粽子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楠竹竹笋长到一定时间,就会脱下一些外壳壳叶,这些笋壳叶外表除了绿豆大小的黑色斑点外几乎没有其它。一棵楠竹笋正常地长大成为一棵竹子后,竹林里除了掉落的竹叶外,还有一张张已脱水变干的笋壳叶。楠竹的笋壳叶外表有一层”蜇人“的灰质,看起来好像有很多细小的小绒毛附在壳叶外面,这些”蜇人“的灰质如果不小心弄到身上,那一定会红肿一大片,奇痒难耐。
小时候,端午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端”有“初始”之意,寓意着要把已经过去的事铭记于心,一切又是新的开始,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每年离端午还有一两周时,父亲都会亲自去楠竹林将一张张楠竹笋壳叶拾回家,仔细的洗净,然后放在水里泡上,直到泡软。包粽子时,要先把经水浸泡后的笋壳叶煮软,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子周围一起动手。那时候,虽然自己总在旁边调皮捣乱,但父母总会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包。好不容易包好一个歪瓜裂枣般的粽子,然后在家人面前到处显摆,得到夸赞就会喜笑颜开。
楠竹笋壳叶都比较大,所以一张很平常的笋壳叶就可用到两倍或三倍于普通粽粑叶粽子的糯米,特别适合用来包肉粽、枣子粽等大粽子。然而那时粽子很朴素,并不会把肉拿来做馅,偶尔粽子里包个枣子,也会心花怒放。楠竹叶包出的粽子比较大,现在城里基本看不到了,能看得的,能买到的都是那种粽粑叶包的粽子。虽然有各种杂七杂八的馅,但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
童年的节日,无论多么简单朴素,依然能够让人欣喜无比。印象中,端午节的前一两天都会下或大或小的雨,母亲说,那些雨是下来洗粽叶的。可我至今,依旧没能理解那些说法在老一代人观念里真正的寓意。那些年,家乡的粽子也许是现今最简陋朴素的了,一张大楠竹叶,一捧白糯米,一绺稻谷草就成了三角形状的楠竹叶粽子了。而现如今,总是免不了会添加了如花生、板栗、腊肉等各种各样的佐料,参杂的物质多了,味道自然也复杂得多了,所以童年时光的粽子是最简陋贫穷的粽子,但也是味道最纯的粽子。
虽然端午节每年如旧,但我们从求学,工作,成家,慢慢的都长大了。现在,忙碌的工作总是让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节更多的是走个形式,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除了吃着楠竹叶大棕子,儿时每年的端午节,家里总是割上几把艾草和菖蒲放在大门两边,意在驱邪,很有过节的味道。儿时端午节,那种特别的记忆,那种简单的快乐,那种清纯恬淡的记忆,留存在心底,绵绵悠长,青涩而难忘,那时的岁月总比现在要热闹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