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中,多次遭遇挫折的上进小青年卢生成功意愿强烈,道士吕翁遂拿出一个有“时光机”功能的瓷枕头,助其在一个小旅店入睡,经历了虽也历经坎坷起伏、但总体是娇妻高官厚禄的凤凰男“逆袭”的一生,且儿孙满堂,80岁(在古代可是高寿)病逝。
卢生醒后,但见四周一切如故,店里蒸的的黄粱饭还没有熟,方晓得刚才只是“黄粱一梦”,遂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枕中记》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卢生离开小旅店后,可以有多种对未来的人生选择。但几篇由此改编的文章中,主人公多是由此悟道,或遁入空门,或归隐山林。
一个人对那些没有经历过的,很难看得透彻,所以往往真正视物质为草芥的,往往是历经了大富大贵之人。权当卢生的经历其实是真实的,他是带着几十年的阅历、感悟和功力醒过来的,然后参破人生,欲望全消,对周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种结局是说教式的,意在劝人灭人欲,其心不可谓不苦心孤诣。但从人性的角度,更多的人会在经历或耳闻目睹了人生起伏无常后,“三分钟热血”般地感叹平平淡淡才是真,马上义无反顾再次投身充满权、利、情的人生战场,由于经历丰富了,吸取教训了,更觉着自己应该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走好后面的道路。这才是大众的选择,生活的常态。这也是卢生在“黄粱一梦”后,最可能的选择。
“黄粱一梦”好像带些贬义,但是我们都在真正的梦里和白日梦里经常在做,“黄粱一梦”利大于弊,不妨多做。
其一,在别人的作品里多做“黄粱一梦”。我们读小说、看电视剧、听别人的人生感悟,都会下意识或有意识的有种代入感,会想想自己是主角会怎么办,尽管不是亲身经历,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那些经历,多少会丰富我们自己的见识和阅历。
其二,在自己的思想里多做“黄粱一梦”。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不论忙闲,都要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像过电影一样,把自己后面的人生怎么走多预想一下、演绎一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