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进行了期中考试,这周步入反思与总结阶段。当我问一位老师,试卷难易程度怎么样时,得到的答案是:其他题目都可以,就是有一个问题解决超纲了,太难了。我一看其实就是在除法中多了余数 ,也是即将要学到的内容。由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华人的骄傲,杨振宁先生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常会有人向他讨教关于教育的问题,对方提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的时候,杨先生会反问一句:你的孩子是在哪儿读的书?杨老先生说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国读的书,我建议你孩子去美国感受一下美国的教育;如果您的孩子是在美国读的书,建议您的孩子到中国体验一下中国式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是按部就班的教育,是步步为营的教育,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如此,甚至到了大学也如此,进入大学了就没有能够进入学术前沿,因为基础太多了,要把基础打扎实。
而美国的教育是三步两个脚印的教育,就是在课堂上三步,两步就走到学术前沿了。即使是小学的学生做的却是科学家、工程师、研究者正在做的事情,中间关于椭圆关于截线关于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能是囫囵吞枣,但是孩子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很好的应用,我们可以思考我们中国的教育哪些是值得应用的,哪些是应该反思的。
看过一份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个案例是这样讲的,代表了21世纪美国数学课堂的一个案例。讲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研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百米决赛,讨论的题目是:决定一个人跑快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最终孩子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法得出结论:令一个人跑得快慢,既不是由他的步长决定的(并不是说一个人个子长得高就一定跑得快),还有一个步频的问题。最终孩子们得出的结论决定一个人跑得快慢的因素有两个:步频和步幅,其实这是一个二元函数,却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讨论的话题。
我们可能给孩子做了很多的题去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没有像美国的小学生那样,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就有机会去探讨二元函数,因为我们做的是按部就班的教育,二元函数是高中才学的课程,在小学涉及属于超纲,因此我们学了6年,学了12年,还没有学到学术的前沿,而美国人可能在小学阶段就有机会进入到学术前沿,这件事真的很值得我们思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善良,踏实诚恳,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具有跳跃式思维的人很少,我们孩子不会跳跃式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不是源于我们的老师把自己固化的思想转移给了孩子,记得前两天培训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老师也是一位隐形杀手,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年龄上和心智发展上是有差别的,男孩子比女孩子要发展的晚一些,在小学阶段男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调皮捣蛋,女孩子乖巧懂事,而老师就喜欢乖巧懂事的学生。聪明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男孩,过早的被贴上了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标签。但标签被贴上之后,向心力法则,男孩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造成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到底我们老师光有爱还是不行的,还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真正的功夫,这些功力从哪里来?学习,做一个谦和的终身学习者,和孩子站在一起探索、发现、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