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试图摆脱手机的一段经历想到的
――科技与文明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想过一种去手机化的生活。想学习的时候,就看充满墨香的纸质书本;感到疲倦的时候,就到操场上跑三五公里出一身的汗;烦恼郁闷的时候,约两三个朋友出来,几个小菜、一杯白酒,聊到深夜;孩子放学回来,听他说说学校一天的见闻;周末带父母去近郊散散心,一起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把手机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有电话接电话,有短信回短信。让手机变回真正的手机。
然而,或许你们已经猜到了结局,因为你们或许也有同样的经历。对着手机献上自己的膝盖,说一句:臣做不到啊。
事实是我依旧用手机看TXT版的小说,读公众号里碎片化的文章了解天下事。跑步的时候打开运动软件,要不就觉得白跑了。孩子放学回家,他自己写作业,我刷朋友圈,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品质。和朋友一起吃饭,不时要看一看手机,把虚拟业务处理好,再和身边活生生的人交流。晚上睡觉前,没什么重要事的话,就和媳妇各自刷各自的微博,手机几乎让我们同床异梦。
我没吸过毒,不知道毒瘾发作是什么感觉。但我想也不过如此:老是觉得手机在振动,微信有消息,隔1分钟不到就忍不住要刷新朋友圈;觉得那个手机背后的世界有个重要的人需要自己去拯救;放下手机的每分每秒,都度日如年;除了手机,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慰藉荒芜的心灵。
睡觉前要看手机,吃饭时要看手机,甚至走在校园的路上也在低头摆弄手机。当我抬起头时,发现周围的大学生们三五成群,很多也在玩-手-机。如果他们的脚步不是那么匆匆,如果再来点雾霾,就是一部现实版的行尸走肉。
和一个岁数大点的老哥走在一起,忽然听到朴素的和弦铃声,他从包里拿出一部老式的按键手机。我心中稍许宽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手机依赖症,70后的知识分子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于是向他表示敬佩。他淡淡然道:平时业务忙,电话多,这种手机充电一次能用半个月,可以省出更多电来玩另一部智能手机…能手机…手机…机…
脑中回响起熟悉的旋律:我们都一样,都一样……
回想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这些年,有时,分不清到底是我们在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玩弄我们。很多APP,哪怕只是1次点击,也会引来相关信息火力的精准、密集轰炸。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喜好被不断放大,满足感不断增强,直至产生生物上的上瘾表现,被死死套牢。
电影美国队长二里认为:信息社会,一个人就是一组数据,包含你的性格、喜好、愿望、能力、社交等信息,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算法,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基本预测你的未来。我觉得美队此言甚是,诚不余欺。Facebook已就数据滥用事件向美国社会道歉,言下之意就是承认了。这些滥用的数据曾被用来左右民意,帮助特朗普赢得选举。你为你的民主制度骄傲不已,你以为你的意志和思想是自由的,却不知道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你还是你想要变成的你吗?你能分清哪些是自由意志,哪些是被侵蚀的吗?就像黑客帝国里,在你的后脑勺插上数据接口,让你自己变成自己某个喜好的奴隶。好在现在控制意志的还是某个人类,智能终端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若干年后,当大数据、云平台、AI自主学习不断完善,当控制你的是某个“贾维斯”的时候,人类还叫活着吗?我想那时的人可以称之为“植物人”:表面上,你在美好的太阳下呼吸着自由香甜的空气,而在幽深的、看不见的土壤下面,是以手机等终端为接口,以数据流为导线,最终汇总到某个智能AI那里的强大根系。可怜的人类就像强大根系上绽放的颓废花朵。
如果说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它低等动物的标志,那么被手机(或是背后的大数据)等工具所反噬,是不是人类被某种高等智能所区别的标志呢?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文章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英国的生产力已经很高,生产纺织品的成本很低,但是在与清朝的正常贸易中,我们的丝绸、茶叶源源不断流入英国,英国仍然处于逆超地位。没有办法,英国才对清朝输入鸦片,才有后面的历史进程。以国家的名义贩毒,不能叫文明。近代以来,是西方的野蛮打败了东方的文明,而不是西方文明战胜了东方的落后。现在一些人认为西方先进,是错误将野蛮当成了文明的颠倒黑白。最近的叙利亚战争,占据人类科技制高点的美英法国对叙利亚发动了一场野蛮至极的侵略战争,除了让我们感叹一句弱国无外交,也证明了:科技与文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当我看一部不是太有意思又不想放弃的电视剧的时候,我就会用2倍速度播放。这样原来需要30个小时才能看完的一部剧,10多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如果真有什么神仙的话,是不是人类历史也已经成为了一部注定悲剧结尾的烂剧,他已无心慢慢品味,于是他按下了加速键,让人类的科技大爆发。本来可以男耕女织,田园般过10万年悠闲生活,在现在的科技下,人类还能生存多久。
一旦越过某个科技奇点,人类社会就会像一列失去控制的加速列车,宿命般冲向悬崖。现在的时刻仿佛诸神的黄昏,人类在享受最后的疯狂。愿科技真正掌握在文明人手中,愿掌握科技的人真正文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