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姥爷经常说的话就是“马本斋不死”,我不懂什么意思,可能不在战争年代出生,我无法理解抗日英雄人物带给世人的巨大影响。马本斋是姥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人物,但今天的主人公不是马本斋,而是我的姥爷。
记忆里的姥姥家,只有姥姥一个人忙忙碌碌的身影,给我准备好吃的,搂着我睡觉,姥爷似乎是个不太出彩的存在,在我的记忆里几乎透明。上学之后,回姥姥家的机会更加少,记忆里有姥姥早早立在村口的守望,离开时姥姥的依依不舍,姥爷依然透明,我竟回忆不出什么。姥姥去世了,经历过病痛的折磨之后去了另一个世界,再次回到姥姥家再也见不到一个忙前忙后,烧火做饭的小老太太,只剩一个帽子半盖住脸,躺在炕上闭目养神的小老头了。也正是这样,我终于有机会充分了解这个我从前有些陌生的老人,提笔写下,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从前知道姥爷年轻时是个老师,最近才知道姥爷的主要教学科目是蒙文,我看见他的枕边有一本厚厚的蒙文词典,很大一本,翻开浏览,完全看不懂。我的上一辈人是说蒙语的,生活环境原因,在我这辈就再也没有人会说了。姥爷总是说蒙语,有时汉语夹杂着蒙语一起从嘴里蹦出来,还能写得一手漂亮的蒙文字。在姥爷事业发展还不错的时候,据说是当上了学校的校长,得了“神经官能症”,民间说法就是精神出了问题,无法继续教学了,只好回家养病。姥爷年轻时的故事,我都是听妈妈说,听姥爷讲,断断续续拼接起来的,不算平庸,也不算波折,但竟让这个小老头在我心里的地位高大起来。
姥爷出生在地主家庭,是家里的老大,念完书之后机缘巧合去做了老师,他自己也说,自己是个从没干过农活的庄稼人。教书生涯因为一些事情心理不堪压力得了病,离开学校,这一辈子也就没有重返讲台。姥姥19岁嫁给姥爷,给姥爷生了五个孩子,妈妈是最小的,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听妈妈讲,在她出生时,姥爷就已经得病了,犯病的时候没人控制的了,摔东西骂人离家出走,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干过。家里没办法了,就送到精神病医院去,几进几出。看《欢乐颂》的时候,安迪的弟弟被送到精神病院,所受的苦简直常人无法忍受,回想起姥爷的过去,心中还是有点发酸。
这么多年姥爷的病终于有所好转,回家和他一起躺在炕头上,听他说他的故事,八十多岁的老头有年轻人一样的记忆力,哪年发生了什么,他全都记得请清楚楚。房顶上老式的灯泡发着昏暗的黄光,姥爷披着一件黑色的大褂,卷起一根旱烟,慢条斯理的把自己过去的事情都讲给孩子们听,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非常幸福和满足,听着他讲,不清楚的地方就向他发问,你一言我一语,夜都过了大半了,讲的人还在滔滔不绝的讲,听的人也在津津有味的听,可能是姥爷当过老师的原因,总觉得他的故事讲的特别好,听都听不够的那种。
姥爷爱看书,孩子们给他往家里买好多书,《追风筝的人》,《人民的名义》,《西游记》,《红楼梦》,古今中外的,孩子们拿回去什么他就都看了,虽然穿衣打扮赶不上时髦了,但当下流行的书倒是一本都没落下。有了新书,姥爷就坐在炕上,一天一夜的看,看不完也不吃饭,也不睡觉,废寝忘食也不过就是这样了。老辈子的人看起书来是很认真的,没有我们一目十行的毛病。看的什么大部分都能记得住,回家以后和我交流,很多情节我都想不起来了,就打哈哈,听着姥爷讲,他总是能把故事给出特别的解读,不像我,总是只能读出字面上的浅层意思。听过一个姥爷年轻时候的事,当时姥爷去城里的哥哥家,哥哥让姥爷拿着羊肉票去排队领羊肉,给他改善生活。姥爷排队时看见前面的人太多,觉得浪费时间,放弃了羊肉,转头去了图书馆读了一下午的报纸,姥爷说“吃那点羊肉那么费劲,我有那功夫还不如去看会书呢!”。最后姥爷两手空空回到哥哥家,哥哥又拿着肉票去排队领了肉。听完之后对姥爷崇拜之情更盛,换做是我一定会为了美食放弃读书。
姥爷爱小动物,家里的小猫小狗,甚至毛驴都是姥爷拉扯的。现在种地都实行机械化,不用毛驴了,舅舅把毛驴卖了。为此惹得姥爷大发脾气,还说卖了毛驴他再买头牛回来养着,让人觉得好气又好笑。这是个内心世界多温暖的小老头啊。姥爷家有只老猫,我也不知道这只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的,但我每次回去都能看到。老猫生的孩子姥爷叫他“小猫”,小猫又生了孩子,姥爷叫他“小小猫”。家里大猫小猫一大堆,猫不爱走门,爱走窗户,姥爷为了它们进出方便,还把夏天挡苍蝇的纱窗掏了一个大洞,专门给猫进出。农村的虫子多,纱窗又是漏的,我假期回去,睡觉的时候每每被环绕在头上的各种虫子吵醒。猫们的三餐也都是姥爷负责,经常很多好吃的姥爷都倒进猫的盘子里给它们吃掉了,驴在的时候伙食也是非常好,有时候驴把姥爷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咬破了姥爷也一点没脾气,所以我总觉得养在姥爷身边的动物都是非常幸福的。听说爱小动物的人都有一颗很善良的心,虽然姥爷犯病的时候会骂人,我还是深深觉得姥爷非常善良。
姥爷爱打牌。干什么都一丝不苟的姥爷,扫地一丝不苟,看书一丝不苟,打牌也一丝不苟。农闲时节农家最重要的娱乐就是打牌,姥爷老了,打牌慢,年轻人都不爱和他玩了,他也总是在旁边看看的份,孩子们回去了陪他玩,一打好几个小时姥爷都不累,他自己和我说“你姥爷就是爱玩”。打扑克打麻将,孩子们都愿意坐着陪着,看见他高兴大家都高兴了。姥爷有三个孙子,三个孙女,还有两个外孙女,也算是儿孙满堂了,一到节假日大家不工作了,就都回去陪他玩,虽然年龄已高,智慧丝毫不减,想赢他的钱可是非常难的。
姥爷爱姥姥。老辈子的人没有自由婚姻,都是靠媒人介绍的。以前我觉得可能这样的婚姻中很少存在爱情的成分,就是适龄男女一起过日子,姥爷和姥姥颠覆了我的理解。听姥爷对妈妈说“你妈十几岁就嫁过来了呀。”。在一起生活了大几十年,姥姥最终比姥爷先离开了。姥姥没有文化,可也会《三字经》,《百家姓》,还有一些唐诗。姥姥所有的文化都来源于姥爷,也为这个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姥爷得病许多年,虽然姥姥总是嘴上骂着姥爷,可也一刻都没停止过为这个家庭奋斗,最后姥姥得病,脑出血后无法自理,姥爷的关怀和爱也一点点被大家发现,姥姥的衣服至今还被姥爷整整齐齐的叠好,和他的衣服摞在一起,他总对他的孩子们说“你妈还没有死呢”。
现在再回去,看到这个小老头在古老的屋子里,夕阳的剪影从窗户的缝隙中照进去,他或者盖着被子小憩,或者穿着厚厚的衣服慢慢的走来走去,才明白游子归乡的那种急切心情源自于哪里,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老院、一个老屋、一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