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我们作为家长,成为父母并没有通过培训、考试,所以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好在我们并不是只有焦虑而没有办法,目前在山东、浙江两个省份开展了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分别出版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书籍。
我们都知道如今高考正在进行改革,突出语文的地位。随着语文分数占比的提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强调要多读书,读好书。而语文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像其他科目一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也就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逐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但是经常有朋友和家长问我,怎么让孩子读书呢?有时候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又不放心孩子的学习,所以干脆让孩子去各式各样的小饭桌。家长投入了资金,心理上才会安心:我可是很关心孩子学习的,我可不是不管孩子的家长啊!实际上孩子在小饭桌表现如何,家长根本不清楚,只不过是花钱买了个心安。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成绩还是不容乐观。
当我读到《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小学中高段)关于培养孩子读书兴趣部分时,我心里又浮现了他们那焦虑而又无可奈何的表情。我想把这一部分摘录给大家,让大家能够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拨开心头的迷雾。也许只要孩子喜欢上读书,其他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也就是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孩子阅读习惯形成的敏感期,其他阶段的孩子可以作为对照和参考。
首先家长需要注意,小学中高段的孩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低段识字数千以后,三年级孩子会出现一个阅读兴趣高潮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一生阅读习惯形成的敏感期。
2.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与衔接,是从中年级孩子日益明显的独立倾向开始的。不满足于课本而对课外阅读满怀兴趣,正是这种独立需求的表现之一。
3.中高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学校基础学习的必要补充,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课外阅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情操,引领精神、智慧的成长,带来审美享受,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4.缺乏阅读批判能力的小学孩子适合图书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
5.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那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自主自觉地去读书呢?
1 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①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居室布置要突出书香氛围,如有一个独立的书房、孩子有自己的书橱。也可把书随处摆放,如电视机旁、沙发上、床头等,以方便孩子随手取阅,体会到阅读是件快乐的事,“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没有其他功利目的。
②父母要以身作则。每天在晚饭后的一段时间里,家庭成员人手一书或一报,这种宁静、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和生活方式,比说上千遍“快去读书!”要管用得多。
③经常向孩子推荐特别有意思的图书,有声有色地把书中精彩的段落“透露”一点点。经常就孩子正在阅读的图书展开讨论。讨论前应对孩子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以平等的态度谈自己的感受、看法,以“补充”孩子阅读理解中的空白或不足,更要欣赏孩子独特的眼光和理解角度。
④鼓励孩子把读过的好书与好朋友分享,也鼓励孩子向同学借阅好书。能与同学同读一本书,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和你追我赶的阅读态势。
2 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①把阅读课外书作为专项列入作息时间表,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比如,放学回家后到吃晚饭前的时间用来户外活动和看课外书,饭后做功课。功课做完到睡觉前的时间也可用来阅读。双休日阅读的时间可以更多些。
②通过指点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来教孩子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绝不额外增加作业来挤占孩子的阅读时间。
③教孩子养成利用“时间的边角料”来阅读的习惯,如等待开饭的时候、等人等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等等。
④用好奖励这副“催化剂”。若孩子能够很好地执行作息制度,专心、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就把自主选择某一天为“自由阅读日”、周末一个人去书店或阅览室读书、购买一整套自己喜欢的书作为奖品。要让孩子喜欢把它当作最高奖赏。
3 培养孩子自己选择图书的能力。
①父母首先应该明确“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标准”有哪些。比如,不同年龄孩子会有不同的阅读兴趣;不是所有的好书、经典图书都适合孩子;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有个性差异,孩子的阅读面应尽量广泛等。
②父母可经常陪孩子去大型书店或图书馆,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图书,在保证读物内容健康积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束缚。自主选择有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形成。同时可对孩子的选择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力求把“父母希望孩子看的”和“孩子自己喜欢的”结合起来。
③中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有明显的倾向性。父母应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时候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广泛阅读“不偏食”。
④中年级孩子可以读一些篇幅较长的童话、儿童生活小说、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宇宙之谜、动植物知识等)、历史故事、名著改编等图书,还有儿童报刊等。
⑤若孩子对游戏攻略、漫画和玄幻小说等感兴趣,父母可以给予适度适量满足,比如可借书、租书、在书店把书看完等方式,让孩子快速看完,又不至于沉迷其中。偶尔还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引导孩子使用批判的眼光去看。
⑥因为书店或图书馆的图书品种太多,孩子容易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可以教孩子一些选择窍门,如上网查阅口碑、图书排行榜等,排在榜单前面的书通常都不错。
4 教孩子提高阅读质量。
①教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孩子读完后复述书中内容,说出重点章节内容、简要概括故事的前因后果,评价书中人物的行为和性格,或说说读后感,都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好方法。把阅读材料中有价值的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更是需要重点培养的阅读能力。
②鼓励孩子有批判地阅读,如,发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不符合科学的细节、不同于其他书中结论的观点等。
③指导孩子提高阅读的品味,知道哪些书是值得反复体会、多次阅读的,哪些书是可以一目十行迅速浏览的,使每一次阅读都能真正“读有所值”。
5 关注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
①先有量变才有质变,教孩子对自己的阅读量提出要求,比如,一个月起码要读完一本书、2~3本杂志,每天看报纸等。
②教孩子练习快速阅读,通过练习达到每分钟2000字以上的水平。
现在,部分家长在儿童阅读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
1.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看作“看闲书”、“不务正业”。
2.把图书用来装点门面,专买一些砖头似的精装书或眼下用不上的工具书,“供奉”在书架上,让孩子无法亲近图书,造成“假阅读”误区。
3.把课外阅读当作应试教育的第二课堂,把面目可憎的教辅书当作“经典”要求孩子细读,不准孩子接触他们真正喜欢的图书。孩子无从体会阅读的美妙,因此缺乏阅读兴趣。
4.以为孩子识字以后就会阅读,以为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既不以身作则营造阅读氛围,又不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不引导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读书的道路注定不是平坦而开阔的,需要我们的孩子在其中付出汗水和心血,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领路人的角色是至关重要而又无可替代的。在此我为大家摘录了这些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