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过半,感受颇多。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还是行为习惯,同小朋友们相处久了,可以看出他们有在学习,有在努力,有在改变。
关于课堂:
初来盈福,满怀期待,真的很希望可以将小朋友教好,故上课经常一道题讲十几遍,放学辅导作业至六七点,已成常态。但我发现,学习并非老师努力就可以让小朋友提高成绩的,低效率的教学只会徒增嗓子的压力,只会徒增小朋友留校的压力。回家的作业,每次也都有固定的10人未能完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便成了我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个月的尝试与摸索,渐渐的,我找到了方法。一:请小朋友自己当老师。上课时,通常我讲题目,会的小朋友一两遍就会了,不会的小朋友讲十几遍始终不会,至于听没听进去我也不得而知。请小朋友上黑板当老师检查改错有利于提高小朋友的课堂积极性。小朋友总是喜欢给别人纠错,纠错的同时等于自己又巩固了一遍。但这种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小朋友,仍有四五个小朋友该不会的还是不会,于我而言,这也合情合理。二:按时下课的承诺。无论上课效率如何,无论作业是否按时完成,无论作业正确率如何,我对小朋友有个承诺——绝不拖课。我时常跟他们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下课铃一响,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是否需要补作业,我都会让他们出去休息。十年前我也是个小学生,我深知休息时间对小朋友的重要性,有时因他们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故生气不允许他们下课,转而一想,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原因诸多,放弃下课时间对他们的作业完成及其质量并无太大帮助,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充分的休息,或多或少可以提高下节课的课堂效率。三:作业的布置——承认差异,提供选择。造成成绩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基础,学习态度……就我班而言,成绩拔尖的小朋友考试可达90分以上,成绩较差的小朋友最低分仅有个位数。故,同一份作业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作业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班里较差的学生难的作业我从未要求他们必须做对,仅要求基础题做对,难题尽量突破,重难点题目不会做将题目抄写一遍以示读过题目。至于成绩较好的小朋友我要求较高,不光正确率,我对其作业本是否干净,字迹是否工整均有要求,有时我甚至会因为其考试基础题目错误将其批评,即使他们考的分数很高。班里的另外两个孩子较特殊,我单独花时间给他们出题目,不光出数学题语文题我也出。两个孩子中一个基础实在太差其名字都不会写且确对学习无任何兴趣,我给其出的题目均是练字、五以内加减法等基础题目,其无论放假亦或是平时放学回家均不写作业我也尝试尽力引导其完成作业。另一个小朋友属于想学习但一定要人看管自制力极差。其作业难度同其他小朋友相同,只是额外布置作业。剩下的小朋友或是作业简单要求其挑战头脑风暴题,或是基础太差作业完成时间较长普通作业刚好能完成,故未对剩下的小朋友做额外作业的要求。综上三点,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及四次考试的成绩分析,我看到了小朋友们确对学习提高了兴趣且成绩稳定上升。
关于行为习惯:
我并不是班主任,但是我管的事情也不少。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如果一位老师,毫不关心自己学生的穿着礼仪,毫不关心自己学生的行为习惯,毫不关心自己学生的哭的原因等,绝不是一位好老师,甚至配不上这个称号。
于我班而言,我常要求小朋友们饭前便后洗手,常要求他们扎好头发,常要求他们衣服拉链拉好。他们经常忘记,我也会不厌其烦一直提醒,我知道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我也常要求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把脚放好。学期初上课,孩子们的坐姿千奇百怪,趴在桌子上的,跪在椅子上的,背靠后面课桌的椅子翘起来的等等。我坐在讲台上给他们一遍遍示范他们的坐姿,他们会觉得很好笑,随后我又会问他们笑的原因,并追问他们我的坐姿好不好看,他们不语,但意识到了自己坐姿不规范并随即调整,两个月的努力,习惯终养成。我也常要求他们吃饭也要有礼仪。由于自身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吃饭时不怎么说话,亦不爱边吃边聊天凑热闹,故我也要求小朋友们这么做,并非是将自己的不愿做的事强加在他们身上,只是单纯的觉得食不言寝不语并非一件坏事,毕竟端着饭碗走来走去边聊边吃饭粒掉地地上到处都是确实不雅。说一万遍倒不如做一遍。恰逢学校停电,老师们也做不了饭了,但是这是个宝贵的以身作则的机会,我到厨房拿了碗筷,走到打饭的值日生面前双手捧着碗没让饭粒掉到地上,打完米饭打完菜我很大声的说了谢谢,我坐在讲台前拿出两张餐巾纸垫在桌上用来接鸭肉多余的骨头,吃饭时没有东张西望没有说话没有剩饭,吃完结束我包着餐巾纸丢进垃圾桶,午餐结束。两个多月的努力,用餐礼仪也逐渐养成。
关于课外:
在我看来,一名合格的老师并非课上课下都令学生惧怕,亦或是都受学生爱戴。小朋友自制力差,为提升课堂效率或作业质量相对严格理所当然,这是身为老师的责任。下课时如果小朋友仍不敢跟你玩或跟你说话可能是你教学严格的方式用力过猛。介于这点,我觉得我是个合格的老师。我班从学期初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到现在课堂气氛活跃抢着回答问题抢着上黑板做题,我渐渐的尝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甜头。下课时上课经常被我训斥的几个臭小子经常跑过来打我屁股邀请我同他们一起打羽毛球等,我倒不觉得他们没礼貌,只要尺度合适,我觉得这恰恰是师生关系亲密的一种表现。我也偶尔会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后山的树林草地玩,他们放学或周末也经常去,但我想跟老师一起跟同班同学一起去的机会,应该是以往少有的。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还是生活行为习惯,种种改变,我始终秉持一个原则:绝不将孩子们的成绩跟他们的品格划等号!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个小学生,学习成绩也不好,也不爱学习,我也始终认为并非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都适合学习,都擅长学习。客观来说,大凉山的孩子义务教育读完,鲜少有孩子可以读上普高,那么,对于孩子们的其他方面的培养就尤为重要。我班的学习不好的孩子,大扫除能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会帮着其他孩子一起完成,看到老师取快递拿不下,孩子们会过来帮忙,两个孩子有矛盾,其他的孩子会主动上前调解,有的孩子成绩不好,却擅长舞蹈……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看到了他们的优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穷、落后,受教育水平低…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多,如果只用学习成绩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十分愚蠢。我眼里的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这其中又包括了个人修养,在校成绩,家庭环境,社会经历等等。所以灵魂发问:五十分的平均分跟十分的平均分有本质上的区别吗?五十分的孩子义务教育结束真的有机会考上普高吗?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真的就会被社会淘汰吗?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辈子待在山里他们不配有自己的快乐不配有自己的生活权力吗?我也曾满腔热情觉得自己可以教好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事实证明我很愚蠢我也有点不自量力。义务教育结束,他们学会了普通话,可以跟汉族人交流;他们学会了算数,打工或是卖核桃或是看病就不会被人骗了;他们学会了礼貌,就可以融入这个社会。这些,在我看来,真的真的,足够了。这条山路,进山只要五六个小时,远一点的七八个小时。可是,他们走出大山呢?需要走一辈子,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所以一学期的支教老师,又可以帮到他们多少……个人拙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