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小说之所以流传甚广,并且深受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宝黛的爱情故事。虽然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只是《红楼梦》主线之一,但毕竟读者群体的阅读水平和思考能力参差不齐,大众更多的是被宝玉与黛玉相亲相爱的真情所感动,又为他们最终劳燕分飞的爱情悲剧而唏嘘不已,反而对《红楼梦》中其他主线视而不见了。
不过这也是难免的,毕竟有那么多的影视剧为了收视率在不断推波助澜,根据票房需要将曹雪芹的《红楼梦》改编的面目全非,而很多读者根本没有认真地去阅读原著,有的即使读了,也是走马观花地看,不明就里,人云亦云,更甚者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解读《红楼梦》,以至于很多东西偏离了原著,戏说的成分更大些。当然,我的简说红楼是以文本为原则去解读的,今天要说的是宝黛的爱情。
宝黛爱情的前缘
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贯穿了整部《红楼梦》,他们两人是前生的情缘,今世的纠缠,却终因有缘无份,而阴阳两隔。虽然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前八十回,后面的故事不得而知,但从第五回的判词中,仍不难推断出黛玉去世后,宝玉仍然对其念念不忘,纵然与宝钗举案齐眉,心中却还是放不下对黛玉的一片深情。
宝玉黛玉的前生缘,作者是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交待的,说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因为宝玉天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它延长了岁月。由于绛珠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又得以雨露滋养,时间久了,便脱去了草胎木质,修炼成了一个女子,终日游弋于离恨天之外,饥饿时以蜜青果裹腹,口渴时饮灌愁海水为汤。后来,因为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到人间去“造历幻缘”,绛珠(草)仙子便对警幻仙子说,“他既然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所以一行众人先后脱胎到人世间,演绎了这出爱恨交织的红楼梦。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宝黛初见是书中一个非常温馨浪漫的经典场面,给读者以无限遐想,尤其是对一见钟情恋爱形式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更是一幅唯美之画面。
两人的初次相见是在《红楼梦》第三回,当时黛玉六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应该是七岁。当然他们两人年龄那么小,放在现在来说,两个孩子似乎有点早熟的倾向。不过古人成熟的早些,而且小说嘛,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能过于较真了,读者对这个细节就忽略不计了吧。
书中交待黛玉刚到贾府,宝玉自外面归来见贾母,黛玉一见,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是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等两人见过之后,宝玉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当贾母说他胡说时,宝玉又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举目无亲的林黛玉,初来京城就遇到这样一个体贴入微的小哥哥,不但出身好,而且人长得帅,心思还这么细腻,说话又如此动听,怎能不动芳心?更何况两人还是前世的情缘一线牵呢。宝黛两人一见钟情,至此两小无猜,你恩我爱,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小心思自然是一个非黛玉不娶,一个非宝玉不嫁。
木石前盟终成空
前文说过,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木;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口中衔玉而生,而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所余的一块石头,为石,所以有木石前盟之说。《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曾借宝玉之口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足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但宝黛两人最后仍是落得个劳燕分飞终成空的下场。
细读《红楼梦》的读者不难看出,宝玉与黛玉是知己,两人之间的爱是诚挚和深厚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方旧手帕都可以心领神会,可谓是灵魂伴侣,真正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在当今时代这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木石前盟成空与宝钗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宝钗不来贾府,与宝玉成婚的也绝对不会是黛玉,把宝黛这对有情人未能成眷属的罪名强加到宝钗头上,实际是不公平的,可谓是千古奇冤。书中文本中多有涉及,鉴于篇幅原因,这儿不再一一述说。
宝黛的爱情悲剧令人痛惜,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悲剧性也成就了《红楼梦》这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使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宝黛之间纯洁的爱情,也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憾动的爱情经典。
NO:2018-33
初于2018.8.18 22:50
定于2018.8.1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