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香烟点燃时袅袅绕绕的一缕白烟,渐渐消散开去,于是回忆越来越丰富,可手里可以握住的部分越来越少,唇齿间也蕴积了丝丝涩味儿。
我一直把端午节叫做粽子节。记忆中端午节是糯糯的、甜甜的,还有沁入心底的苇叶的清香。
我记得小时候端午节这天一定要早起,太阳出来之前,跟着小伙伴们去河边洗脸洗头洗澡,大约寓意全年百病不生。奶奶因为行动不便,我们会用铁壶给她打一些水回来洗头。每个人虔诚的做着这些事情,单纯的快乐洋溢在脸上。
妈妈会很早起床,煮一些鸡蛋和大蒜,加上粽子、糖糕和变蛋。节日的桌子上简直就是一顿饕餮盛宴。家里的粽子就是朴实无华的糯米白粽,除了糯米并没有现在这些枣啊、豆沙、猪肉什么的,简单、纯粹,雪白的糯米带着浓郁的苇香,沾着白糖,入口略粘牙、棉实、香甜。大蒜煮熟后是粉粉的,完全没有生蒜那种强烈的生辣,还略有一点点水水的甜味儿。
煮鸡蛋我们是不吃的,要带着去学校,和同学们玩儿碰碰蛋。两个人分别拿着自己的鸡蛋,相互撞击,谁的鸡蛋破了谁就输了。最后一个没破的会被大家公推为蛋王。
有些心灵手巧的小姐姐或者女同学,会用五颜六色的彩线编出一条条彩虹一样的绳子戴在手腕上,据说可以驱五毒,保平安。
现在临近端午,网上热热闹闹的举行各种甜粽咸粽大战,我不置可否。因为在我心里,最美味、最幸福的粽子就是那个和家人一起吃过的白粽子。解开苇丝的结扣,打开苇叶的包裹,四角形的白粽静静地袒露在面前,雪白剔透的糯米紧抱在一起,咬下去还能带出粘粘的丝,伴着特有的清香,我嘴里含混不清的对妈妈说:“太好吃了,能天天过粽子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