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期间,我从一位老师那里学会了喝茶,这个习惯保持到了现在。明前茶是一年四季最好的茶,为了能喝上好茶,今年清明节我一如往年,又去了古丈采摘茶叶。
嫩嫩的、绿绿的、尖尖的、细细的芽,很是诱人。掐下一根针,放在嘴里,轻轻嚼动,有点儿凉,微微的苦涩。正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一样,毛尖好喝,茶叶难摘。全摘一根针吧,两三个人一天采摘的茶叶,恐怕还炒不出一斤干茶。知足常乐,就一芽一叶,已经相当不错了。芽儿是嫩嫩的、绿绿的、尖尖的、细细的,紧挨着芽的那一片叶,与芽儿相比,除却尖、细之外,明前茶的特色都还具备着。
采茶虽然不是体力活,但实为不易。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一双灵便的双手。胆汁质气质的人,一般不适合干这个。我虽然不是胆汁质气质,但双手不灵便,再加上平坐习惯了。腰弯久了,就会酸,半天只能摘半斤生茶。生茶的采摘,几乎全部依靠爱人以及侄女、侄儿媳妇。她们动作娴熟,基本上都能左右开弓,特别是我爱人,她在这方面表现出的能力,是我望尘莫及。我基本上是说说笑、拍拍照,发发视频。
茶农挣钱不易,这种体会源于亲身体验。因为保持传统采摘方式,摘茶的人手不够,茶园的主人不是管理者,而是采摘者。为了不误时节,卖上好价钱,他们早起晚归。通常是带饭、糍粑、饼干、水等在茶园里一劳作就是一整天。销售茶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卖生茶,二是到专门炒茶叶的人家里去炒。到别人家里炒茶,一般都要等到半夜,凌晨四五点中,他们又要乘车到县城
集中销售茶叶的地方要么零售,要么卖给茶贩子。从收入上来讲,卖生茶的要比卖干茶的少。与所有的农场品一样,茶叶只有经过深加工、精心包装过,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然而这些利润与茶农、以及采茶的人无关。
“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祝愿这美丽的画面不仅是出现在宋祖英的歌声里、茶叶宣传的广告里,更是出现在古丈茶农的茶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