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事业有成的男士,基本不外出应酬,有空闲时间都陪着太太,公认的模范丈夫。
有一次和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出去玩耍,看到他们相处的状态,总觉得有点奇怪。
男士确实一直陪在太太身边,却和太太鲜少有交流,时不时看看手机。而太太一直在试图加强互动,看起来非常在意她先生的反应,却屡次因男士无反馈而受挫。
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小孩在努力争取母亲的关注,但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母亲根本就不愿意和小孩有任何情感交互。
过了一段时间,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来这位男士,一阵长吁短叹。
这位男士给了太太充分的物质满足,看起来也十分顾家,谁见了都说他俩是模范夫妻。实际上,他的太太却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俩人经常为“陪伴”的事儿发生争执,差点儿闹离婚。
跟我八卦的这个朋友表示十分不能理解,觉得是那位太太无中生有,故意找麻烦,搞不好是心理有问题,并对这位男士怀有深深的同情。
我却能体会到一点点,那位太太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深深的孤独——
你就在我身边,我却丝毫感觉不到陪伴的温情。
▼
前几天我哄孩子睡着之后,正在写文章。坐在一边玩游戏的先生突然问,要不要一起看部电影。
累了一天还不早点睡觉看什么电影啊,我想都没想回了一句。
等我写完文章准备睡觉了,发现他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看起来情绪不太好。
我还傻兮兮地说,你要是困了就早点睡吧。
先生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末日孤舰》更新了,要不要一起看。
我觉得莫名其妙正打算第二次拒绝,过了三秒钟,突然反应过来,赶紧说了一句:好啊,一起看。
话音刚落,我感觉到先生的情绪立马就有一些变化,比三秒钟之前要柔和多了。
他并不是想拉着我看美剧,他要的是陪伴。
▼
在客体关系心理学说里,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陪伴,则是寻找愉悦关系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强需求。
然而,传统的社会格局中,家庭象征着夫权,并不提倡夫妻之间建立平等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所以才会有“举案齐眉”这种标准动作;规范言行举止的礼制,则在明里暗里压制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所以才会有“相敬如宾”这种模范类型。
因此,不知道如何互相满足陪伴的需求,在家人之间创造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是中国千万个家庭里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像第一个故事里的那对夫妇,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就没有构建起愉悦的情感流动,所以就算先生7X24小时寸步不离,也填不满太太内心的那一抹孤独。
▼
我很喜欢一本畅销书的书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内容并没有看过。这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于并不愿意去看书里头到底写了些什么故事,因为任何试图解释这句话的文字在我看来都是累赘。
陪伴,不是两个人坐在同一间屋子里,你在看你的电脑,我在看我的手机,这充其量也就叫“一块儿待着”而已。
在同一段时间、同一个空间、同一组节奏下,两个人情绪一致的待着,才叫陪伴。
《纸牌屋》第一季里有一个经典场景:克莱尔陪着受挫的弗兰克站在窗前,各点一支烟,寥寥数语,相视一笑,两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直接又坦诚。
这一刻陪伴,便胜过万语千言。
让我们静静分享
此刻难得的坦白
只是无声地交谈
都感觉幸福
感觉不孤单
DAY 2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