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久没有这样做推送了。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似乎无话可说。
越来越发现自己对很多东西没了“看法”和“立场”,也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好坏善恶之分。所有的人和事仿佛都只是简单流经,我看见,而后它们流走,如此而已。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有的人非常固执一点都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呢?”
我反问他:“这给你带来了困扰了吗?”
“算是吧,当他一点都听不见别人意见的时候我会觉得很不喜欢他吧。”
“也许在你看来那是“固执”,但是我听你这样说感受到的是封闭以及这种封闭背后的恐惧。你看见他的恐惧了吗?”
这个朋友似乎疑惑不解。
为什么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也许这只是他自我的一种保护层,一种过滤机制;符合他的经验的思想才可以走到他心里,而一旦有任何不符合他的三观的思想他就会统统拒之门外,因为他没有那样的勇气去面对与自己的经验不同的东西,他害怕那些陌生的东西会摧毁他原有的世界。
他只不过是害怕,只不过是在保护自己。
你要这样去理解他,而后你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与他同在,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把他当做你的困扰,你的敌人,认为他“固执”而又讨厌。你听见他说的话,你看见他言语态度背后的恐惧,然后让这种情绪流走,如此就不会那样轻易被他困扰或者说因为任何一个我们难以认同的人而困扰了。
你可以不认同,但是你必须理解。否则这世上会有许许多多你不堪入目的人和事整天在你心中动荡。
有个朋友和我说,他和她女朋友分手就是因为之前在她的朋友圈看见她和一个男生的合影,他没有直接去询问她,而是通过她的朋友四处打听那个男孩的底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后来,女孩知道了,她和他说:“你不信任我。”他无言以对,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不信任女孩。
“不知道如果当初你不是这样和她说,你们的结局是不是会有所不同。”
我感到他并不是不信任她,否则只需要直接去质问和指责女孩就好,又何必绕开女孩多方打听这个男孩子和她的关系呢?
他不过是因为太爱她而害怕失去她而已。
大概那时候的他是惊慌而又无措的,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也害怕面对任何他不希望也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他被自己心中的恐惧俘虏了,他没有选择直接去询问女孩而是问了旁人。这样无论得到任何坏的结果也比亲自听见女孩的回答更好一点吧。
可惜,事情并没有如他的恐惧一般蔓延,于是他本来试图保护自己的举措最终对女孩形成了一种伤害——你不信任我。
所以我在想,如果男孩那个时候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觉知,即使最初没有勇气直接去问女孩对于这件事的解释,至少当意识到女孩受伤的时候,他还可以努力去抚慰她的伤口——我并不是不信任你。我只是太爱你所以太害怕失去你,以至于我害怕直接去问你会听见某些我难以承受的答案。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然而,这世上并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你不断去靠近自己、理解自己、发现和觉知自己的可能。
和姜先生在一起马上就两年了,从网恋到异地,两个都不那么完善的人格相遇的那一刻仿佛就注定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轻松;毕竟,成长本身就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不是吗?
我一直以为,姜先生最吸引我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沉稳和安定;最近却越来越觉得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或许在于他一直在潜移默化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
每次我问他他为什么喜欢我的时候,他总是说“不知道”或者说“喜欢一个人需要什么理由吗?”他跟我说:“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她的全部”“只要是你我都喜欢”“傻傻的你,可爱的你,无理取闹的你我都喜欢”……从他这些话里,我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我接受你本来的样子,我接纳并喜欢真实的你。”。
这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体验——一个人也许最开始因为你身上的某种特质喜欢上了你,但随着岁月流逝,他最终还是遇见那个真正的你,混杂着天使与魔鬼的你,而他也还愿意与你共赴天堂或地狱。
我想,我大概是从姜先生那里得到了这种宝贵的体验,并且潜移默化将这种体验延伸到了更多更远的关系网络——无论和人、和事还是抑或其他——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并且去爱ta本来的样子,这样才会有真正的看见和遇见。
写了些闲言碎语,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其实我就是从被窝里钻出来开始写的)大家晚安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