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真念一思
作者:玛丽·奥利弗
2.
You still recall, sometimes, the old barn on your
great-grandfather's farm, a place you visited once,
and went into, all alone, while the grownups sat and
talked in the house.
有时,你仍会回忆起,那个旧谷仓,在你
曾祖父的农场中,一个你去过一次的地方
你走进去,独自一人,大人们那时正在屋子里
坐着交谈
It was empty, or almost. Wisps of hay covered the floor,
and some wasps sang at the windows, and maybe there was
a strange fluttering bird high above, disturbed, hoo-ing
a little and staring down from a messy ledge with wild,
binocular eyes.
它空空如也,或几乎是空的。地上铺满了一捆捆干草
有一些黄蜂在窗边嗡嗡唱着歌儿,又或许在那里
有一只奇怪的鸟在高处拍打着翅膀,受到了惊扰,呼地
一声,从凌乱的壁架上,用它充满野性的
双目,向下瞪视着
Mostly, though, it smelled of milk, and the patience of
animals; the give-offs of the body were still in the air,
a vague ammonia, not unpleasant.
Mostly, though, it was restful and secret, the roof high
up and arched, the boards unpainted and plain.
尽管,大多数时间里,它散发着牛奶的味道,还有动物的
忍耐; 那身体排泄物的味道依然弥漫在空气中
一股淡淡的氨味,不太令人愉快
尽管,大多数时间里,它是宁静而神秘的,屋顶很高
向上拱起,未上漆的木板,简单质朴
You could have stayed there forever, a small child in a corner,
on the last raft of hay, dazzled by so much space that seemed
empty, but wasn't.
Then--you still remember--you felt the rap of hunger--it was
noon--and you turned from that twilight dream and hurried back
to the house, where the table was set, where an uncle patted you
on the shoulder for welcome, and there was your place at the table.
你本可以一直待在那儿的,一个小小的孩子,待在角落里
在最后一个的干草堆上,被那么多看起来
空荡荡的,但其实并不空的空间,弄得眼花缭乱
然后——你仍然记得——你感到了饥饿的折磨——那是
午时——你从黎明的梦中醒来,匆匆回到
那房子,在那儿,桌子已经摆好,一个叔叔拍了拍
你的肩膀,表示欢迎,桌上有你的位置......
相关内容延展阅读
作者简介:玛丽·奥利弗
Mary Oliver,(1935-2019年1月17日),当今美国诗人,以书写自然著称。 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 13岁开始写诗 1952年枫树岭高中毕业。1953年前往纽约。并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62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于移动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回到美国后,玛丽定居普林斯顿。她长年隐居山林,其创作多以山野自然为对象,探索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深刻而隐秘的联系,被称为美国当代“归隐诗人”。在思想谱系上,奥利弗深受惠特曼和禅学影响,创作题材涵盖自然、信仰、存在等话题,诗句短小隽永,富有灵性,且深具哲理。奥利弗并不总是受到评论家的赏识,但她仍然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先后获得过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纽约时报》评论她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诗人”。
2019年1月17日,玛丽·奥利弗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享年83岁。
奥利弗与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正是这种亲近感成就了她的诗歌。按她自己的说法,孩提时接触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意义模式。在少女时代,奥利弗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一生的时光,她都在做这件事:写诗。她始终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写。对她而言,写诗不是一种事业,更不是一种职业,它就是生活,是幸福本身。她最喜欢的是散步,行走,体验。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笔和本子,当一些零碎的句子出现时,她就记录下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只是削尖了铅笔等待着。"
为了使自己专心沉浸在诗歌世界中,她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任何一种有趣的职业,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因为"如果你愿意保持好奇心,那么,你最好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这是一种担当,但也是朝着理想生活的无限提升。"她唯一需要的是"独处的时光,一个能够散步、观察的场所,以及将世界再现于文字的机会。"普林斯顿为她提供了她所需要的隐秘生活,使她得以在一种不受干扰的情形下写作。
在将近25年的时光中,她隐士一样地生活,不为人知地写,很少将作品示人,也很少发表。但是对她而言,她的孤独并非一种折磨,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沉浸,是一种快乐。当她赢得1984年的普利策诗歌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之后,她也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孤独状态,这使奥利弗成功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品性。她没有受到时尚的干扰,也拒绝加入任何诗歌圈子。她认为诗歌圈子由众人组成,加入其中往往意味着要去迎合众人的口味,尤其要迎合组织者的口味,这必然会损坏一个诗人独特的个性。同时,她也愿意隐身在她自己的作品之中,不仅她的诗歌极少涉及个人生活,即便在新书出版、获奖之后,接受必要的采访时,她也避免谈及自己的私生活。她认为,作品说明了一切,"当你更多了解作者时,就是对作品的一种伤害。"
奥利弗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17日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享年83岁。她曾在她的诗歌《当死亡来临时》中写道,“当它结束时,我想说:我的一生/是一个嫁给了惊喜的新娘。”(When it’s over, I want to say: all my life/I was a bride married to amazement.)
延展阅读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致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专题:名诗我译
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