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閲讀了數篇關於“原地旅行”的文章,深以爲然:與其花費大量假期、時間、金錢去計劃一個遙不可及的旅程,何不來一場真正説走就走的即興旅行?尤其面對近年變化巨大的廣州,悲觀失落之餘,我也多了五分熱愛,一分責任感,希望盡可能體驗民國時期的廣州市。
既曰原地旅行,我首選第一站必定是沙面,因爲從芳村碼頭到沙面,只需要5分鐘的船程。然後以黃沙地鐵站爲軸,第二站選清平東一帶的明清建築群,第三站是大家都熟悉的恩寧路。關鍵字是“”“懷舊”+“民國”——這條綫路毫不誇張地說已經涵蓋城西最好的風物。
懶惰的我早上九點起床,梳洗完畢后在芳村碼頭旁的全家啃個麵包,買杯咖啡,九點半便坐上渡輪過黃沙。芳村和黃沙兩個碼頭之間的船期非常頻密,每5分鐘就有一班,方便異常,溫馨提示一下坐船途中別忘記給“白天鵝”拍個近照,這是唯一的機會。出碼頭後穿過沙面橋就來到首站。
一、沙面
提起沙面,會想到:婚紗相、藝術相、親子相……總之就係浪漫+影相。源于沙面擁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德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的風格建築,無疑是廣州最有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我記得蔡瀾來廣州就最喜歡住在沙面,老人家甚爲欣賞沙面的老齡大樹。此地的古樹最老超過300年,相對與廣州特有的榕樹,這裏主要栽種的是西方引入的樟樹。
150座優雅建築裏面,其中有四個建築特別值得一提
1.沙面大街54號,原是滙豐銀行,仿西方古典復興建築風格,高四層,二層的外牆砌有通柱到三層頂,在西南面樓頂建有穹窿頂的亭子;
2.沙面大街48號的樓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築,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周的走廊均為券拱形,外牆刷水洗石米;——這地方一直門樓深鎖,需要借助攝影工具才能看到。
3.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天主教聖母堂,規模雖小,結構簡單,但在其入口處仍然為仿哥特式。
4.沙面大街2號-6號的樓房,俗稱紅樓,原是海關洋員華員俱樂部,高三層,紅磚砌築,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頂閣樓,仿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