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岁皮糖撂狠话、说脏话
五一假期带糖糖回老家,糖糖玩的很开心,晚上玩到自然困,早上睡到自然醒。
不用上幼儿园,糖糖不光在心理上放松了,行为上也特别放纵。前段时间跟爸爸看内涵段子时看了一个鹦鹉学人说话的视频,学会了一句方言版的“你放屁”,如获至宝,天天对着人说,试探别人的反应,越生气、越阻止,他就越来劲,乐此不疲。
虽然我学习过发展心理学,知道四岁是小孩子攻击力最旺盛的时期,也知道糖糖正值语言敏感期和生殖器敏感期,爱说屎尿屁一类的话,也喜欢用“打死你、杀了你、把你剁成肉酱”这样的狠话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试探周围人的反应,可是当糖糖在众多亲友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我还是觉得很没面子,我总不能挨个跟别人解释发展心理学和宝宝的各项敏感期呀!虽然我心里气的牙痒痒,恨不得给他两巴掌,脸上还得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跟亲友们说“他这个阶段就这样,别理他就好了。”
其实在我们自己家的时候,糖糖也经常说这样的话,那时候我非但不生气,还特别配合他,他每次对着我说“你放屁”的时候,我就会故意回答“对呀,你是不是闻到了?”
可是在外人面前,孩子当众说这样的话,还让我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和孩子谈笑风生,为娘真的做不到哇!还没等我开口,七大姑八大姨已经开始教育我和宝宝了——“你不能这么惯着他,这么小就这样,长大了还得了”、“再说这样的话,警察就把你抓走了”……
在亲友们的轮番轰炸后,我脸上开始挂不住了,在糖糖再说“你放屁”这种所谓的脏话的时候,我开始不自主地加入到亲友们的队伍中,板起脸来教训他,。
从老家回来后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这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在家不会为此生气,却在别人指责我后开始生气了,然后把火发在糖糖身上?表面上看是为了让糖糖懂礼貌、有教养,实际上是自己觉得没面子了,担心别人指责“子不教,母之过”,就差对糖糖说那句全天下母亲都会说的话了“我是为你好哇!”
知易行难。很多道理,从知道到做到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然韩寒也不会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比如,孩子受了委屈、伤心难过的时候,我明明理解他,也能体会他的感受,却不由自主地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还经常说一些火上浇油的话,在孩子伤口上再撒上一把胡椒面。“早跟你说过了,你不听,现在知道后果了吧”、“活该,现在后悔了吧”之类的话自己明明知道不该说,却还是忍不住经常挂在嘴边。
我常常不自觉地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责他犯的错误,也时常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他经验,却唯独忘了蹲下来陪伴他,忘记了他需要的也许仅仅是默默的陪伴。
心理学者李雪曾说过“没忘记做孩子的感受,就能做好父母”,我想我有时候的确是忘了自己做孩子时的感受了,才能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只顾说教,只顾周围人的眼光,却忘了眼前的孩子才是最需要我在意和呵护的。吃瓜群众散去,徒留一地瓜皮,世界上最亲近的妈妈都不和宝贝站在同一战线,谁来安慰内心受伤的小孩?
(二)亲爱的小孩,你为什么晚上哭?
在糖糖三四个月大的时候,黄昏焦虑特别严重,每到傍晚就开始哭,哭起来没完没了,在排除了饿和身体不舒服的因素后还是大哭不止,我没有办法,只能抱着在屋里来回走,一抱就是一两个小时。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全是着急和焦虑,却没有丝毫愤怒生气,唯独糖糖半夜哭我接受不了。
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糖糖一哭,我就感觉头要爆炸,不知道该怎么办,白天的温柔和理智全化为乌有,尤其是压抑住怒火耐心安抚还是不能奏效的时候,我就会立刻被激怒,恨不得把他摔到地上或拿他的脑袋撞到墙上。
我一直以为是自己产后抑郁所以情绪烦躁,不能面对糖糖哭这件事。直到这次回老家,我忽然对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某天半夜12点,我们刚睡着,糖糖突然坐起来哭,哭的不明所以、撕心裂肺,怎么哄也听不进去,还把四个月大的弟弟糖豆也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我左手抱着弟弟,右手哄着哥哥,两个娃都嚎啕大哭,我瞬间感觉崩溃了,抬手给了糖糖一巴掌。
打完之后,我又后悔又自责。灯没开,房间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我的眼泪突然流出来。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半夜糖糖一哭我就炸毛。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四五岁的样子,爸妈晚上去地里干活,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明明睡觉的时候爸妈都在家,可是等我醒来,发现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不敢放声大哭,只能小声啜泣,在黑夜里大哭我怕会把坏蛋引来。我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个人坐在蚊帐里哭,面前有一个碗,里面放着两三个煮熟的鸡蛋,那是妈妈怕我饿了给我准备的。黑夜那样漫长,天总也不亮。
我顿悟了:原来糖糖夜里哭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小时候一个人在黑夜里哭时的记忆,那种孤单恐惧、不知该怎么办的感觉再次袭来的时候瞬间就把我吞噬了,让我无法面对,于是我失去理智,没有给同样需要安抚和陪伴的糖糖一个温暖的拥抱,好让他继续安睡。
以前我还跟爸妈开玩笑说,我现在怕黑就是之前晚上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的后遗症,可是我没想到小时候的痛苦体验带来的后果这么严重,当年我没有愈合的伤口、我成长中没有迈过的槛竟然跨越多年后伤害到了我的孩子。
我开始明白:如果我的内心有黑洞没有愈合,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幸福?如果我不能觉察到现在自己怕黑和怕孩子晚上哭,是因为我不能面对小时候的痛苦体验,那我如何能做到给经历同样痛苦的宝贝一个温暖的拥抱?
看见和觉察就是疗愈的开始。如果今后糖糖和糖豆晚上再哭,我会告诉他们:想哭就哭一会吧,别害怕,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们。同时,也是告诉小时候的自己。
(三)宝贝,你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
今天早上,糖糖不想去幼儿园,对我说“妈妈,我想在家坐月子。”当时我被逗笑了,还打趣他说“等你生宝宝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家坐月子了。”然后我就给他拿衣服让他自己穿,我就去洗漱了。等我洗漱完回来,我一看糖糖还在被窝里赖床,当时就有点火大。好不容易穿好衣服准备出门了,糖糖又光着脚不穿鞋,赖在屋里不出门,火冒三丈的我立刻爆发,踢了他一脚,把他拎出门外。
拉着他的手在路上走,我开始反思,之前糖糖说过很多次不爱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没有这么生气,那么我刚才愤怒的情绪到底来源于什么。冷静下来,我想到了原因:糖糖因为生病和回老家,一个月没去上幼儿园,昨天乍一去幼儿园又闹情绪不想去,我就有点担心他不愿上幼儿园,因此我有些焦虑。本来我在刷牙的时候还在想我要查查资料,想想办法让他早上不再磨磨蹭蹭,能够喜欢上幼儿园。但理想的预期遇到骨感的现实时,这个落差瞬间又把我的火爆情绪给引燃了。
我之前是一个脾气特别急躁的人,学习心理学也有一段时间了,通常在生活中遇到摩擦或不愉快的事,我一般先内省自己,也慢慢可以觉察到自己各种情绪的来源。通过反省和觉察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愤怒、伤心的情绪往往不是因为当下发生的这件事,而是因为眼前的事情触发到了之前的痛苦体验,让自己难以面对,所以开始用情绪来麻痹自己、掩盖问题、试图逃离,甚至找一大堆理由把责任转移到对方身上。
用愤怒来保护自己,远远比面对真实的自己容易得多,身边的亲人往往就成为我们的情绪发泄对象。熊孩子因为花样百出的“熊法”更容易激发自己的痛苦体验,因而最容易成为我们愤怒情绪的无辜受害者。
漫漫人生路,且行且修行。从这一点说,熊孩子是上天派来渡我修行的,给我挖一个个坑再让我自己慢慢填平,给我上一堂堂生动活泼的人生必修课,让我重新体会小时候自己的感受,在亲子关系中滋养和疗愈自己。
在我今年参加的情感教练成长先导课上,婕君导师说过“我们成长中偷过的懒,都会在亲密关系中体现。”而看见和觉察就是疗愈的第一步。先疗愈自己,才能把爱惠及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通过一段段真实鲜活的关系,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满和流动。我无法做到一个100分妈妈,60分就足够了,剩下的那40分,留给后悔,留给遗憾,留给我这个想和宝宝一起不断成长的普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