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旧日时光】
中日同步上映的《肆式青春》,在本就稀少的艺联院线里,放映给更少的观众观看。该片以北上广为背景,新海诚的画风,三段独立的故事,讲述了我们都有的,中国式青春。
「三鲜米粉」
第一个故事是叫兽易小星根据经历改编的,通过米粉,映射乡愁。小时候,是奶奶端着米粉给他吃,长大后,自己去米粉店,到后来,奶奶去世,他哭着说:可是,我还没有给您端过米粉呢。
第一篇没有特意去描述他只身在北京怎样思念家乡,而是大篇幅的将时间交给了各种米粉给主人公的感觉以及米粉店的变迁。奶奶端的米粉是一个特级厨师做的,那是他对米粉第一印象,也是奶奶对他无尽的爱,米粉的第一个隐藏人物就是他奶奶。他自己去吃的米粉店,是特级厨师搬走后,上学路上的一家。而这里,给了米粉第二个隐藏的人物形象——他喜欢的女孩每天早上会从这个地方经过。去往北京后,吃的是标准的米粉,没有家乡的味道。如果异地的家乡味道是一种对乡愁的慰藉,那么这碗标准米粉只会增加思念。
这种叙事方法很容易误导观众走进这就是个讲米粉的故事,很冒险,但是看懂的人,会特别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不刻意的节奏,然而这也是被最多诟病的一段故事。
「姐妹」
第二个故事,是一对姐妹。
小时候父母去世,姐妹两个就被不同亲戚收养。后来姐姐成为模特,把妹妹接了过来供她上学。妹妹心里一直很感激姐姐,但是姐姐在事业与亲情之间游离,难以平衡,只是做到了对妹妹的照顾,但是并不懂得妹妹。
第二个故事的矛盾爆发来得很突兀,但往后看,细想之后,会觉得这样的处理特别真实。就因为姐姐说“辞职以后,就和你一样轻轻松松的搞服装设计”。妹妹就突然的爆发,离家去往了学校。而后姐姐翻开了妹妹笔记本,上面是妹妹的服装设计草图,姐姐才突然醒悟,原来妹妹一直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在搞设计,自己只顾着自己在模特界的努力,而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妹妹。因为这份不理解与长久来积累的情绪,妹妹最终爆发了。
最后妹妹“设局”,让姐姐穿上了自己设计的,小时候姐姐最爱的红色连衣裙。在好朋友也是姐姐经理人的帮助下,姐姐重拾了T台的信心,同时与妹妹之间的隔阂就此消失……
「磁带」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导演李豪凌把倒序手法用的很巧妙。故事由一盘很久的磁带展开,讲述了李墨和小雨之间的阴差阳错。
磁带一开始是李墨用来录当堂重点给崴了脚的小雨听,他在上面写下了“小雨”,小雨再交给他的时候,在后面写下了“转晴”——“小雨 转晴”。
他们两个算是青梅竹马,小学时通过递送磁带录音来互相表述自己的小心思。当得知小雨要报考复旦附中时,李墨很诧异,因为以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考到复旦附中的,显然,小雨并没有考虑过他。失望的李墨将磁带还给小雨,并表示不会再打扰她,让她好好复习。小雨问他要考哪里,李墨说了一句,和学校对口的中学。然而李墨默默地把复旦附中当作自己的目标,以致他妈妈给他送小雨要交给他的磁带时,他只是说放到那个箱子里吧,这一放,就很多年过去了。
后来李墨考到了复旦附中,想要告诉小雨,可是小雨由于失利,没能考到复旦附中,昨晚她爸爸生气打了她,一家人闹的最后进了医院。
上了大学以后,他们聚过一次,小雨提及磁带的事,李墨说不是还给你了吗,小雨思索了几秒,原来他早就忘了。李墨送小雨回家走到天桥的时候,小雨说:剩下的路我自己走吧。一语双关,他当年没有听到小雨最后要说的话,以致两个人只能就此错过,小雨没有告诉李墨,去了美国。
那盘磁带,是李墨为了工作搬家才发现的,小雨最后说的是,她不打算报考复旦附中了,她离不开李墨。听到这些的李墨已经是泪流满面,他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去听,以为这样就能回到过去的那个自己…………影片的这段独白,着实打动人心。李墨没有选择在新住所住下,而是回到了以前的房子,那栋和小雨一起听录音机的老房子。
……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很平凡的一天,李墨坐在被改成旅店的老房子里,门口出现了一个,他不想再错过的人。两人四目相对,微微一笑。天气,小雨,转晴。
“小雨转晴”这一景象多次出现在影片中,这一细节与磁带上的字遥相呼应,为故事增添了几分生动。这些很巧妙的细节设计,在李豪凌的故事里不断出现,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让第三段故事更加出彩。
在彩蛋里,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同出现在了机场,这个机场,是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回家看望病重的奶奶所乘机的机场。算是对这三段故事,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三个故事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回忆”,“遗憾”,与“释怀”。过去不复再来,未来还未来,能做的只有放下那些痛苦,努力拼搏在当下,这就是《肆式青春》。虽说是中国的故事,日本的制作,但是如果最后呈现的是非常完美的电影,是不是本土的,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对于观众最重要的是,看完电影,值回票价,有所思考,说一声: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