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物《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这是唐纳德·诺曼先生的著作,通过一些案例,阐释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解释其背后的人类心理及行为学因素。全书共7章,从人们的日常中最经常接触的日用品入手,逐渐讲述隐藏在其背后的心理学因素,以及由此引出与之对应的设计原则,然后探讨了设计的流程及大的思维方向,最后也介绍了设计在商业层次的发展及受限。这本书是我真真正正认真阅读的关于设计方面的第一本书,初衷是为了给自己充电,一个星期慢慢悠悠就读完了。
首先,书写得很有趣,诺曼先生在书里流畅地介绍了各种生活中的案例,剖析其背后的设计原则,当然,更有趣的是他的吐槽部分,如果有相同的经历,相信读起来都会会心一笑,仿佛内心深处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样。下面是这本书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几点:
书里提到了许多的概念、原则、方法,其中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示能、意符、映射、概念模型、反馈。这几个基本的概念对于我了解书籍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其中也不乏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示能这个概念我就前思后想了许久才明白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一种可能性。
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是对交互设计理解的开头,借助它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设计的七个原则: 1 可视性 2 反馈 3 概念模型 4 示能 5 意符 6 映射 7 约束。这 7 个原则基本都在作者的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释。
另外一点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如果使用物品时出错,不要第一个责怪自己,可能是设计的错。这是一种开脑洞的方式,他的分析指出,人有将错误归责与自己身上的倾向(我的数学可能就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差的),所以,当犯错时,不妨追问一下,是不是真的是用户犯的错,还是这个设计本身就存在让用户犯错的可能。
作者在书中还一直在强调的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用户作为至关重要的考量对象,从使用的角度去考验设计,处处都应该如此,当然作者也在书中阐释了设计受限的观点,设计确实是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但在现代商业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无论来自产品团队内部还是市场环境外部,所以,好的设计不光要让用户用着好,而且首先它要能被量产,其次它要能被卖掉,这都是设计面临的问题。
最后一点,是作者对于探讨用户需求时提出来的探求更深层次更根本需求的观点,引用了一个叫“五个为什么”的观点,意思是在探求原因时,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是在一个“为什么”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不断去接近真正的原因(需求)。这点对我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读完了这本书,了解到了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明白设计到底该从哪里着手,从什么角度去切入,该怎么从设计角度考虑用户需求。如果能通过这本书,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很难奢望自己能够灵活应该书里提到的方法,甚至连记住都挺难的。但是目的还是明确的,为了形成这样一种为了用户体验出发的意识,可以利用书里提到的概念,运用书里的原则,从更开阔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和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在以后把玩各种 App 的过程中,如果能将诺曼先生讲的这些东西用上,真的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去考量,相信会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