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时间比较紧。作为投资人,中午约了两个公司的创业者一起吃饭。
都是初次见面。这两位,一个80后、一个90后,明显带着不同时代的烙印。
80后这位,乍一看象70后。技术出身、985大学毕业,多年研究所工作经验。表情冷峻、衣着好像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他有些消瘦憔悴,眼窝深陷,隐隐露出沧桑。而90后这位,俨然帅哥一枚——衣着讲究、面孔新鲜,表情轻松自得。他大学都还没毕业,据说是为了创业中途辍学。
两位都算是新经济的得益者。 80后是作数据处理应用、面向商业客户的,而90后是做一种新型电子消费品、面向消费者的。80后这位的产品显然技术上更胜一筹;而90后这位则称他们已经围绕该产品注册了所有专利。从这点来说各有千秋。两个公司目前的投后估值都不到4亿。
饭前我请两位各自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情况。90后稍一犹豫,80后开始侃侃而谈。虽然这位80后看上去本不擅言辞,但讲起自己公司来还是逻辑清晰、头头是道。而90后错过了饭前这一轮机会,只抓住几分钟讲了些财务亮点,因为80后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我们只好接下来忙着开饭了。
饭局上,机缘巧合,还有另外几个人加入。因为多数彼此都不认识,大家都比较沉默。饭局上说话最多的,这时是那位90后。他继续讲了些公司亮点,虽然听着确实很靓,但我总觉得这个产品的市场实在太小,而且下一轮的技术革新可能会把这类产品彻底淘汰。也可能还有我的个人偏见——饭局上有人问起某人,90后直言那是他家亲戚。原来这是个富二代,创业初期靠家族力量崛起。难怪在现在风雨飘摇的创业圈里还能保持光鲜。而我个人来说,一直比较偏向于那些经历过挫折的、对市场有敬畏心的、看上去踏踏实实的创业人。
饭后,80后及时把公司的文字资料发给了我,而90后没有任何动静。看来,Chemistry大概也是相互的:-)。显然,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选择继续研究80后这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