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以书籍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好象只有文人墨客才能读到《易经》读懂易经,这就是对《易经》最大的误解。
《易经》刚刚产生之时,中国人连文字都没有,那里来的读书人?《易经》形成之前根本就没有文字,伏羲八卦本身就是最初形式的文字,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易经》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或者说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几干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读经学易也没有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几百年来中国文人开展新文化运动,也没有使中华文明断绝。
《易经》是中华民族部落首领、国家君王和大贤圣人的作品,他们的思想早己贯彻到社会经济实践中去了,《易经》即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结归纳,又指导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融入了人民生活。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两本《易经》:一本是作为书籍形式的易经;一本是作为文明形式的易经。
文王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的思想被武王周公继承发展,而且文王的思想是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周公制礼作乐是文王思想的继承发展。老子研究《易经》是从书籍中研究;孔子研究《易经》是从社会生活中研究。两个人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