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来没几天,老妈跟我说妹妹的老师给她打电话,问孩子寒假要不要补课,科目是数学和英语,补11天,每天4小时,一共5400。由于职业病,我算了一下,每个小时122。要知道我在学校给高中的孩子带家教,一对一小时费也不过80元。吃惊的同时,我感到一丝丝失望。
记得当年我在这所高中就读的时候,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姓杨。他的所作所为是我毕业之后看望恩师时,赵老师跟我说的。杨利用自己教学组长的身份,期末考试出难题偏题,让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不行,掌握得不够扎实,之后的假期里,大批学生到他家里补课,上午十几人,下午十几人,晚上还有十几人,获利不菲。我再回想当年那一次次的期末考试,题目确实出得过难,试问高一的初学者如何拿得下那一年的高考大题?
我跟老妈说,妹妹不用去补课,我就是数学专业的,我的英语水平也不差,我给老妹补课。
妹妹高二,成绩在年级里中等偏上,学习是下功夫的。但我发现,数学方面,妹妹只会做类型题,就是那种经典的、思维固化的类型题。我问她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她说不上来,不是那种心里知道不会语言表达,而是根本想不到我会这么问,也从来没想过为什么要这样解这种题。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替妹妹感到惋惜。我想,这种现状与他的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
学数学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数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尤为重要。妹妹高一时学过的数列,她根本意识不到数列的本质其实就是函数,只不过定义域是离散取值(正整数),而之前学过的函数定义域大都是连续取值罢了。
给妹妹讲了四天数列,我着重讲解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一个重要的处理方程组的数学思想——消元。效果还是不错的,面对一般数列求通项,妹妹后来能够借鉴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给出具有创造性的解法,我很欣慰。
说起来,数学学习,甚至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解题都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得到启发,进而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知识,如此往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
这个假期还有小二十天,真心希望妹妹能够在与我的交流中,打破已有的固化思维,重新建立起对数学科学理性的认识。我不求妹妹成绩能有多好,我只求她不要成为应试教育下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2020年1月2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