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鼠年的正月终于过去了,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正月,三十天前的任何一个人都预测不到这个月的惨烈、失控和持久。大部分的人不知不觉在家隔离竟然超过了一个月,每天除了下楼取快递、丢垃圾,就再没出过门。
昨天在下去丢垃圾的电梯里,听到旁边一位邻居在和他的朋友语音聊天。“疫情结束后,我要去广百血拼,把我想买的东西都买回来,再也不存钱了!”“经过了这次事件,我就想吃好喝好,每天保持好心情。”
这一个月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心灵体验机会,全体中国人都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必修课——“幸福课”。这堂课颠覆了我们以往很多惯性的常识,人们都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忙碌奔波型”的人生
三十天前如果问你“幸福是什么?”
你会说,“幸福是回家过年,幸福是挣很多钱,幸福是在家睡觉......”是啊,忙碌了一整年,多想告别拥挤的城市、996的工作,回家好好地睡几天,吃点好吃的,憧憬一下新的一年能挣到更多的钱。
但是现在问你“幸福是什么?”
你会说,“幸福是出去逛街,幸福是身体健康,幸福是去上班......”在家憋了三十天,除了吃就是睡,开工日期一延再延,感染人数逐日上升,很多人每天最开心的时间竟是下楼丢垃圾收快递。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设明天可以上班、一切如常,三十天后问你“幸福是什么?”你的回答又是什么呢?
估计大部分的人又回归日常,他们又忙碌于日常的生活,为了生计、金钱、期待的假期开始努力。有人说金鱼的记忆只有三秒,而人类的记忆也好不到哪里去,三十天就会让我们忘掉过去。
难道我们只能这样在不断的悔恨和遗憾中挣扎吗?
忙碌时希望空闲,空闲时希望忙碌;有钱时希望健康,健康时希望有钱;出门时希望回家,回家时希望上班,周而复始。
幸福是什么?看来以上的答案一定都不正确,因为我们拥有了一个答案就又期待下一个答案,甚至还会期待相反的答案,这里一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2-四种人生模型
《幸福的方法》告诉我们,以上这种不断期望未来幸福的人生模式是典型的“忙碌奔波型”人生,即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现在痛苦,未来幸福。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人生。
“享乐主义型与“忙碌奔波型”相反,他们及时行乐、逃避痛苦,注重眼前快乐,忽视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结果。大灾过后的人们就是如此,就像电梯里准备去血拼的邻居,准备及时行乐、不再努力,还有吸食毒品、沉迷游戏的人也是如此。
“虚无主义型”则是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就比如每日得过且过、没有任何热情的祥林嫂。
我们应该成为的是“感悟幸福型”的人生。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感悟幸福型”的人生才是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只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3-幸福不是终点
《幸福的方法》告诉我们,幸福不是一种状态,不是句点。
我们不能说如果得到了什么东西、到达某种状态我们就会幸福,因为得到了之后呢?到达某种状态之后呢?难道我们就不幸福了吗?
这和我们以前的常识完全不同。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我们,“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有个好未来”。然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学校也是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或者说,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学习过程而得到奖励,考一个好分数、上一个好大学才是衡量我们一切的标准。
进入社会后,我们也发现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但是我们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
所以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一旦达到,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着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就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
-4-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的能力,是幸福力。
既然是一种能力,它就可以培养、锻炼,它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就像我们刚出生时,谁也没有肌肉,谁也不会写字,谁也不会弹钢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练习,我们就会拥有各种能力。幸福力也是如此,只要专注练习、养成习惯,幸福力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
那么如何锻炼幸福力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意义。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使命感或理想,我们就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去追求幸福。同时目标又是意义,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才是绝对的。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才会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拥有正确的目标和意义,我们就会感受到安宁。
其次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对那些可以获得快乐和意义的机会视而不见。比如每天早上我们都必须乏味地坐一小时车去上班。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找一些有意义和快乐的事,关注内在的感受,比如听听音乐,或是在搭乘火车的时候静静地阅读。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练习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
第三,增强幸福力就是竭尽所能让快乐与热情充满你的生命。我们都太忙了,总是希望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其后果是,我们忘了对身边的事以及对拥有财富的感恩,忘了享受它们。从一次小小的体验开始练习享受,比如我们的工作、课程、一段音乐、身边的景色、我们的心灵伴侣,甚至我们的孩子。
第四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做想要做的事,其实普通人一生真正能够做成功的事也就那么几件。“简化!简化!简化!做两三件事就够了,而不是100件或是1000件。”时间上的富裕将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
————————
《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经是以色列壁球冠军,为了寻找幸福的答案,转修积极心理学。他教授的幸福课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不仅对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人生必读书目,毕竟幸福是关乎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问题。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幸福,“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